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焦慮的父母為何養出多病的孩子

一個普遍的現象是: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健康的過度重視。 身為兒科醫生, 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 父母對孩子的健康及生長發育常常存在過多的憂慮。 比如對待孩子生病, 有的家長總認為孩子還小, 沒有抵抗力, 因此要特別小心, 惟恐釀成大病不好收拾, 因此常會要求醫生儘早地把孩子的病治好。 更有甚者, 為了不讓孩子生病, 常常採取過度保護孩子或限制孩子戶外活動等措施, 其結果往往使孩子更易生病並繼發心理障礙及社會適應不良。 在兒科臨床上有這樣一句話:“焦慮的父母常常會養出多病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其實與這句話相類似的是一種發生于兒童與父母之間關係的疾病叫“脆弱兒童綜合征”。

“脆弱兒童綜合征”是以父母對其子女健康和發育的過度擔心為特徵。 通常是在父母發現其子女存在醫學上的疾病後出現的, 在這種情況下, 父母對子女的健康過分擔憂, 在孩子康復後這種擔憂依然存在。 臨床表現:父母方面表現為與子女之間病態的分離困難、失眠、過度保護和放縱;兒童方面則表現為行為、上學與社會交往的障礙。

其實, 這是不難理解的一種親子關係不健康的心理現象, 其產生與父母有關。 出現這種關係的父母常常具有一般未解決的心理問題, 最常見的是在育兒過程中出現過度焦慮與內疚。

Advertisiment
過度焦慮的父母對孩子的健康問題傾向於最壞的預期, 而且往往會過於低估了自己處理事態的能力, 因此常常恐慌不可預料的事情發生, 其後果是傾向於過度保護及限制孩子的活動及社會接觸。 同樣地, 當孩子出現嚴重的疾病時, 父母常會帶有一種內疚的情感, 覺得對不起孩子, 孩子的病與自己有關。 當這種情緒一直存在時, 父母對子女的態度也傾向於不要求或過度縱容。 當孩子得到無原則的過度縱容之後, 會不自覺地感受到好處, 並學會了不需要努力、不需要協調人際關係就可以獲取所需的不良習慣, 這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疾病繼得性獲益。

瞭解了發病機理, 父母就應該知道怎樣處理了。 若確實處理不了,

Advertisiment
建議找專業醫生諮詢。 因為嚴重的焦慮與內疚是一般心理問題, 需要專業的心理醫生提供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