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資料:楊老師現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教授, 協和啟迪心理咨詢中心負責人。 198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后專職從事心理學教學、兒童心理研究工作10余年, 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特別是將科研、教學與臨床應用相結合, 引進國外先進理論和技術, 開發了兒童心理訓練和行為矯正項目, 接待了萬余人次的咨詢和治療。
楊老師堅信:“通過后天的培養和訓練, 一定可以讓剖宮產寶寶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好。 ”在實際過程中, 楊老師切實感受了培養和訓練的艱辛,
Advertisiment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剖宮產的孩子在出生時, 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 缺乏必需的觸覺和本體感覺的學習, 容易產生情緒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手腳笨拙等問題。
在一次準媽媽的產前教育課中, 主講老師楊霞就以自己剖宮產的親身經歷, 建議準媽咪們盡可能選擇自然分娩。 她毫不避諱地以自己和孩子為例, 給準媽咪們講述了為矯正和培養剖宮產寶寶所花費的精力, 列舉了在教育寶寶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
作為心理學研究者, 楊老師深知剖宮產寶寶有著眾多弊端, 但因為高齡初產和寶寶體重超過4公斤等因素, 她不得不選擇了對母嬰相對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宮產。
Advertisiment
嘗盡育兒艱辛
剖宮產的孩子情緒敏感, 愛哭, 這一點在楊老師的寶寶身上體現非常明顯。 據楊老師講, 別的寶寶夜里躺著特別安靜, 而她的寶寶卻經常是“啊……啊……”地哭, 抱起來就好, 離開胳膊就哭。 想把寶寶放在床上再往出抽胳膊, 可是抽一個小時也抽不出來, 只好讓寶寶的頭一直枕在胳膊上, 一只胳膊累了換另一只胳膊, 整夜不得好好休息。 楊老師風趣地解釋:“寶寶的鈣沒長到神經上, 相反卻長到了牙上, 兩個半月就開始出牙。 ”
剖宮產的寶寶本體感差, 比如笨拙不會系鞋帶、分不清左右、辦事拖拉、自控性自覺性差、淘氣多動, 說話晚、說話停不下來、不說話、尿床等等都是本體感差的表現。 楊老師的寶寶出現了喜歡背廣告詞的現象,
Advertisiment
摸、爬、搖、滾訓練寶寶感覺統合
楊老師建議由于特殊原因選擇了剖宮產的父母們:要以引導、幫助和關愛的心態對待寶寶, 做好寶寶的觸覺、平衡能力和本體感等感覺統合訓練, 同時還要做好視覺、聽覺、嗅覺和味覺的訓練。
摸——寶寶出生后多做觸摸訓練, 每天用粗毛巾或粗糙的手掌撫摸寶寶全身三次。
爬——早點兒練抬頭和爬行,
Advertisiment
搖——寶寶出生后的前三個月要適當地搖抱, 或讓寶寶躺在搖籃里, 訓練寶寶前庭平衡能力。
滾——首先是讓寶寶學會翻身, 可以讓寶寶側躺在背后靠上小枕頭, 然后推枕頭使小寶寶“翻身”, 逐漸引導寶寶自己翻身, 原則上以寶寶高興為準。
寶寶會走之后, 可以有意識地訓練他走路邊石(馬路牙子)、走直線、蕩秋千和做旋轉游戲等, 這些運動都可以訓練寶寶大腦的平衡功能和手腳的靈活與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