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照顧寶寶時如何預防“媽媽手”

照顧寶寶時如何預防“媽媽手”?很多媽咪只有患“媽媽手”了才知道其後果, 其實, 媽咪以物理治療和輔具為主, 在治療方面, 局部打針的效果最快, 可治癒80%~90%的不適;其次是吃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 母乳媽咪的情況較特殊, 不建議以打針和吃藥方式進行, 通常會給予物理治療, 超音波治療最有效, 其次就是電療。

在治療的這段期間, 媽咪還是必須要操持家務、還得學會如何照顧寶寶, 擔心無法讓患部得到充分的休息, 這時護具的使用就非常重要!很多人進行療程時, 都忽略了護具的重要性。 近年來新發展的複健治療訓練器,
Advertisiment
稱為“骨震波”, 是以聚焦的震波, 投射於定位好的人體部位, 藉由震波的高能量透過血管新生, 促進組織再生, 達到修復組織, 且能消炎止痛的效果。 此新技術的優點是恢復快、頻率不用太高, 比起一周要做好幾次複健, 骨震波一週一次即可, 但此治療方式沒有健保給付, 必須自費進行, 因此媽咪可以考量時間和財力, 多一個治療的選擇。

除了配合醫師治療外, 在家可以勤做保養, 建議媽媽每天讓整只手泡一下熱水, 大約20分鐘, 洗澡水的溫度即可。 由於手部關節多、形狀複雜, 以毛巾熱敷無法均勻受熱, 效果會差很多, 建議還是以泡熱水為主。 泡完熱水後, 再把雙手舉高, 高於心臟即可, 手指做抓握的動作,
Advertisiment
反覆數次, 促進血液迴圈, 可把患部中一些發炎的物質帶走, 有助於消腫, 改善手部的疼痛。

多休息找出造成疼痛的原因, 讓疼痛的患部多休息, 是每個人都知道的方法, 而曾清祥院長認為, 找出產生疼痛的動作和原因, 是預防復發的最好方法!在門診中我都會不厭其煩詢問病人, 是否常做某些動作?通常患者都很難自覺, 但只要仔細想一想, 就會察覺在日常生活中不經意的習慣動作, 其實就是致病元兇。
許多媽咪總在疼痛到忍無可忍時才就醫, 就醫後應請醫師仔細分辨患部共有哪些, 並且配合醫師找出造成疼痛的原因。 一旦有了自覺, 哪些動作會讓手部不舒服, 患者就會開始注意, 儘量不要做那些動作, 如此, 治療才能快速有起色,
Advertisiment
也能預防再次復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