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熊孩子=慫孩子?如何培養孩子在人際交往中的自信心

“人之生也, 不能無群。 ”——荀子“我家浩浩在家裡非常活潑好動, 經常向鄰居家孩子炫耀分享自己的玩具, 雖然常常也會和他們爭搶玩具, 但基本上都能和他們玩得很好。 可是他一到學校、外邊兒(尤其是生人面前)就很膽小, 比較安靜, 也沒有多少朋友。 我很擔心他將來的人際交往能力太差, 你說我該怎麼教育他啊?”

這是一個朋友向我諮詢她家上幼稚園的孩子的人際交往問題時所面臨的困擾。 經過和她的溝通, 總結出她家孩子的表現是“家裡倔強、頑皮, 外邊聽話、膽小”, 簡單說就是:家裡熊, 外邊慫。

那麼孩子這種人際交往上膽小的原因是什麼呢,

Advertisiment
家長們又該怎麼教育呢?培養孩子自信的交往能力是個長期的過程, 家長們只要下足功夫, 提高孩子的自信不是難題。

我們首先來瞭解一下影響孩子人際交往膽小的因素:

1、先天氣質(人格)

孩子天生就具有對於陌生環境的不適應感。 只是這類孩子不適應感表現的較為持續、穩定, 他們的氣質個性特點表現為:性格偏內向, 靦腆, 順從, 對於外界環境過於敏感、易緊張, 對於不熟悉的人、事、物本能性地感到害怕、怯弱拘謹;在較為熟悉的環境裡安全感較強, 隨性而為。

2、家庭教育

孩子的自信心主要由後天教育環境影響, 尤其是家庭教育, 教育方式不當很容易造成孩子的不自信。

溺愛,

Advertisiment
是很多家庭都存在的不良教育理念, 家長溺愛或者家長教育理念不一致(常見情況為:父母嚴格要求, 爺爺奶奶溺愛)都會使孩子產生錯誤的行為理念。 “不聽話就打他”, 這是一個孩子的奶奶對其他家人的話, 奶奶卻幾乎沒打過。 這樣的教育環境下的孩子會誤認為自己在學校、在同伴面前也可以想要什麼就要什麼, 過分自我中心, 從而遭到其他小夥伴的排斥, 產生回避行為以及交往上的無助感, 惡性循環, 最終導致孩子在人際交往上的不自信。

嚇唬孩子, 家庭生活中很多家長會為了使孩子避免某些不好行為, 而採用一些看似有效卻對孩子積極特質的發展有害的方法進行教育。 下邊幾個場景是一個朋友家的真實案例:“說你多少次了還玩兒水,

Advertisiment
再玩兒水就沒人喜歡你了”(冬天孩子拿水槍玩水, 弄濕自己);“你再不好好吃飯, 就把你關到外邊”(晚飯期間);“趕緊睡覺, 要不那個***(牛鬼蛇神)過來把你抱走了”(晚上不睡覺)。 這種場景可能更普遍存在於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家庭, 但就算是高學歷家庭的家長也同樣會受到不同程度地為了快速制止孩子不良行為而嚇唬、指責孩子。 這也會造成孩子在外怯弱, 不敢嘗試新事物以及主動認識新朋友。

要求過於嚴苛, 很多家長錯誤地理解了孩子的起點教育, 一股腦地加入拼娃大軍, 忽視孩子的心智發展規律, 過早地、盲目地為他們安排各種培養課程。 家長不適度的要求可能造成孩子明明努力了卻無明顯收穫的挫敗感,

Advertisiment
影響他們的自信心。

未意識到的錯誤暗示, 幼兒時期, 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並未成熟, 他們主要是靠他人特別是親近的人的評價瞭解自我價值和自我能力的。 生活中典型的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就會一定程度上強化暗示孩子自己真的不如別的孩子, 造成自信心低下。

3、家庭環境

家長的人格特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性格, 家長不善於與人交往, 孩子缺乏交往學習機會;隔代教育, 公寓單元型住房使得爺爺奶奶較少帶孩子出去玩兒, 孩子長時間缺乏人際交往的空間, 造成孩子依賴性較強, 膽怯, 怕生, 不會與人交往。

那麼該怎麼培養孩子在交往中的自信心呢?

1、給孩子創造人際交往的空間

Advertisiment

對於任何孩子, 家長都要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交往的空間。 特別是缺乏人際交往自信的孩子, 家長更應該給他們創造人際交往的空間, 鼓勵他們主動與人交流。 例如, 在安全範圍內鼓勵孩子獨自去買東西, 鍛煉孩子的膽量;鼓勵孩子利用自己的長處幫助其他小夥伴, 展現自己的能力, 增加孩子成功的體驗, 建立孩子的自信。

2、鼓勵孩子遵循人際交往中良好的基本原則

家長要給孩子灌輸誠懇待人、寬容理解、相互尊重等基本的積極原則, 特別是對於溺愛教育引起的孩子交往不自信的家長更要注重這一點。 從本質上講, 就是要改正家長溺愛的教育方式, 改變孩子過於自我中心的想法, 鼓勵他們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以獲得良好的交往的成功經驗,形成良性迴圈,提升交往自信。

3、有效但要積極的行為教育

育兒教育知識不足、缺乏耐心的家長容易拿一些看似有效但又不好的方法來更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嚇唬孩子。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要告訴他們危險性的同時,也要教會他們規避危險的方法,讓孩子正確處理和面對。對於一些原則性問題(睡覺、吃飯),家長應該循序漸進,多問一些他們這樣做的原因,然後給他們提出改正的方法,並給予一定耐心。

4、正確認識孩子的心智發展水準與規律

家長要科學認識孩子的心智發展規律,對孩子各項素養培養的要求要根據他們的心智發展水準安排任務或課程,以使他們可以獲得只要努力就會收穫的成功體驗,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5、客觀看待孩子的不足,對於積極行為給予正向回饋

家長對於孩子不良行為或者表現不佳的地方,不要一味的批評,給他們消極暗示,是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質疑。家長需要做的是對於表現不好的地方,詢問原因,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提供積極改正的建議;對於表現好的地方要及時給予正向回饋,加以表揚和鼓勵。

6、增加孩子學習模仿以及與人交往的機會

家長在買菜、購物以及其他適當的場合可以多帶孩子一起,給予他們正確的人際交往的行為示範。對於不善交往的家長,也應該給孩子挑戰自我的成功榜樣,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交往積極性。

結語:孩子人際交往中的不自信原因複雜多樣,自信的提高更非一日之功就能有明顯收穫。家長需要有耐心,科學性地瞭解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提升孩子的人際自信。

以獲得良好的交往的成功經驗,形成良性迴圈,提升交往自信。

3、有效但要積極的行為教育

育兒教育知識不足、缺乏耐心的家長容易拿一些看似有效但又不好的方法來更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嚇唬孩子。對於孩子的不良行為,家長要告訴他們危險性的同時,也要教會他們規避危險的方法,讓孩子正確處理和面對。對於一些原則性問題(睡覺、吃飯),家長應該循序漸進,多問一些他們這樣做的原因,然後給他們提出改正的方法,並給予一定耐心。

4、正確認識孩子的心智發展水準與規律

家長要科學認識孩子的心智發展規律,對孩子各項素養培養的要求要根據他們的心智發展水準安排任務或課程,以使他們可以獲得只要努力就會收穫的成功體驗,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5、客觀看待孩子的不足,對於積極行為給予正向回饋

家長對於孩子不良行為或者表現不佳的地方,不要一味的批評,給他們消極暗示,是他們對自己的能力和價值產生質疑。家長需要做的是對於表現不好的地方,詢問原因,幫助他們分析原因,提供積極改正的建議;對於表現好的地方要及時給予正向回饋,加以表揚和鼓勵。

6、增加孩子學習模仿以及與人交往的機會

家長在買菜、購物以及其他適當的場合可以多帶孩子一起,給予他們正確的人際交往的行為示範。對於不善交往的家長,也應該給孩子挑戰自我的成功榜樣,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交往積極性。

結語:孩子人際交往中的不自信原因複雜多樣,自信的提高更非一日之功就能有明顯收穫。家長需要有耐心,科學性地瞭解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提升孩子的人際自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