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熊孩子們的那些“為什麼”,你答對了嗎?

-爸爸, 星星是從哪裡來的?

-爸爸, 星星是從哪裡來的?

-因為月亮一個人發光很孤獨, 所以分享了光芒, 就有了滿天星星。

-如果我下雨天撐傘, 會不會變成小蘑菇啊?

-當然會啊, 這樣爸爸就會站在小蘑菇身邊, 變成一棵大樹。

-爸爸, 為什麼書裡面的王子都沒有鬍子?

……

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說過:“每個人在他們幼年時都是科學家, 因為他們和科學家一樣, 對自然界的奇觀, 滿懷好奇和敬畏。 ”孩子一出生, 就在觀察和學習, 直到開口說話, 會對周圍的事物有很多疑問。

作為成年人, 我們如何走進他們的內心, 帶領他們去認識、探索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

Advertisiment
如何去守護他們的好奇心, 保有他們的創造力?

孩子們的那些“為什麼”

1. 這是什麼?

孩子從2歲開始, 熱衷於記各種事物的名稱, 無論碰到什麼, 都會問“這是什麼, 那是什麼?”這是孩子“第一期的問題階段”開始了。 他們的問題都非常簡單, 基本上都是一些常識。 有些家長發現, 很簡單的問題, 孩子喜歡不停地重複, 明知故問, 反復地問。 其實, 孩子是在用提問的方法來幫助他們記憶。

2. 十萬個“為什麼”

2-5歲的孩子邏輯思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 這時, 他們的提問已經由“是什麼”變成了“為什麼”。 這個階段, 他們開始擺脫對單純生存需要, 注意到外界環境, 這是孩子邁向世界的第一步, 需要非常重視。 孩子不厭其煩的“為什麼”,

Advertisiment
常常會讓大人感覺不耐煩。

研究顯示, 如果大人對孩子的提問敷衍了事, 孩子們鍥而不捨地重複提問可能性, 比獲得認真回答後重複提問的可能性高一倍。

哪些問題大人們必須認真回答?

為什麼要等紅綠燈?

媽媽為什麼哭了?

為什麼松鼠的尾巴特別大?

為什麼樹葉會變顏色?

為什麼我不高呢?

像生活常識、情感類、科學知識、個人問題這類問題, 會影響到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都是必須需要大人認真思考並回答的。

如何回應並回答孩子的提問?

1. 他們的問題, 我們責無旁貸

孩子的問題, 我們都要回答嗎?答案是肯定的。 孩子的提問得到回饋, 不管回答的方法、品質如何, 對孩子都是一種激勵。 這樣,

Advertisiment
在他下一次提出問題時, 會減少顧忌, 更加積極和主動。 如果不回答, 則要視情況而定, 但粗暴地打斷和批評無論如何都是不可取的。

2. 考慮孩子提問的背景

作為大人, 當孩子提問的時候, 有沒有想過, 孩子為什麼會問這個問題?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吃飯的時候, 大人總會要求孩子趕快吃, 看到旁邊的人很快吃完, 孩子會問:“人為什麼只有一個嘴巴呢?”倘若不加思索地告訴他:“如果有兩張嘴, 那不就成妖怪了。 ”孩子會覺得非常沮喪。

如果能注意到孩子的心理, 說:“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吃得太慢了?”“對呀, 如果多長幾個嘴, 就可以很快地把飯吃完了。 ”原來, 這才是孩子提問的真正原因。 聽到自己的孩子這麼說, 母親或許會很詫異吧!瞭解了這一點,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問題是不是更好回答一些, 也更容易走進他們的內心。

3. 允許犯錯

我們和孩子看到的是同樣的世界, 但是他們對現象的理解和認識, 與我們是不同的。 一些在大人們看起來顯而易見的事情, 孩子們往往可能會有自己的想法。 孩子在認知發展的過程中, 可能會產生一些不成熟甚至錯誤的看法。 這時候家長和老師不要武斷地否定孩子的結論, 要允許孩子犯錯。

因為科學教育的目的, 是教會孩子科學探索和思維方法, 而不是簡單地讓孩子積累科學知識。 一些很幼稚的錯誤, 隨著孩子長大, 不知不覺就會自動修復了, 不用專門教。

4. 授之以漁

當孩子遇到較難或複雜的問題時, 我們不建議把書上的東西直接教給孩子,

Advertisiment
而嘗試去引導, 讓他們主動去思考, 想要去瞭解, 去探索。

5. 態度是關鍵

認真、真誠、饒有興致、充滿熱情的態度, 並贊許孩子的想法, 能夠讓孩子的創造性得以發展, 更能提高他(她)的智慧和好奇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