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熟人過分逗弄寶寶怎麼辦

帶寶寶外出或者家裡來客人的時候, 難免會遇到熟人逗弄寶寶的場景。 如果寶寶高興被逗還罷, 萬一遇到寶寶受驚、窘迫、迷惑, 此時, 媽媽便碰到了一個兩難的問題一礙於面子不及時制止的話, 受傷害的會是寶寶;制止呢, 方式或言辭稍有不當, 又可能得罪了熟人……

常見逗弄方式1

有一次, 劉阿姨打來電話, 浩浩替媽媽去接, 阿姨順便跟他聊了幾句。 掛了電話後, 浩浩激動地要媽媽給他找出門做客的衣服, 還說阿姨過一會兒要帶他去吃午飯。 媽媽看得又心疼又可笑, 因為劉阿姨還在另一個城市裡,

Advertisiment
說那些話是逼浩浩玩的, 沒想到小傢伙如此當真……

常見逗弄方式2

明明兩歲之後, 突然變得特別喜歡護東西。 有一次, 媽媽帶她去辦公室玩, 處長阿姨正好過來, 她非常喜歡胖嘟嘟的明明, 於是逗她說:“明明, 把你的玩具熊送給阿姨吧, ”明明嚇得又掖又藏。 處長阿姨就逗她說:明明是個小氣鬼。

常見逗弄方式3

心心跟媽媽去參加同學聚會。 席間, 媽媽的同學開起了心心的玩笑, 說心心是媽媽從垃圾堆裡撿來的。 心心非常難過, 整個席間都有點心不在焉……

常見逗弄方式4

甜甜跟媽媽在公園裡玩, 碰上了張阿姨。 張阿姨看到甜甜非常高興, 就把口袋裡的巧克力拿給甜甜吃。 可是, 就在甜甜伸手去接的時候, 張阿姨又把手縮了回去, 非讓甜甜叫她一聲“爸爸”。

Advertisiment
想吃巧克力的甜甜只好怯怯地叫了聲“爸爸”, 張阿姨才把巧克力拿給她。

常見逗弄方式5

有一天, 媽媽把丁丁接回家。 快進門的時候, 一向喜歡回家的丁丁卻突然驚恐地抱住了媽媽的大腿, 嘴裡還不斷地嚷嚷:“媽媽, 我們不要進去, 不要進去!”媽媽一驚, 忙問丁丁怎麼回事, 丁丁只好吞吞吐吐地告訴媽媽說, 奶奶社區的一個阿婆說, 他家有只大灰狼……

雖然大部分成人都是出於喜愛才故意逗寶寶, 但一個難以否認的事實卻是:不管成人的動機如何友善, 對於被逗弄的寶寶而言, 由於他們的生活經驗還比較缺乏, 難以鑒別人際交往中的玩笑, 因此, 逗弄者的言行可能會讓他們信以為真, 從而使得逗弄行為產生這樣那樣的負面影響:

Advertisiment

有的逗弄者喜歡拿寶寶的身世跟寶寶開玩笑, 這是一種極易影響親子關係的行為。 因為在寶寶的內心深處, 天然存在~種被遺棄的恐懼, 一旦有人拿相關的語言刺激寶寶, 就極容易喚起寶寶這方面的擔憂, 甚至引起他們對親子之愛的懷疑。 常見逗弄方式3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阿姨們看似無意的玩笑, 卻讓幼小的心心產生了情感的波動, 也許那心不在焉的背後, 就是漸漸浮出水面的被遺棄感……

有些逗弄本身就伴隨著負面的行為示範。 比如, 常見逗弄方式1中劉阿姨那種亂開空頭支票的做法, 對寶寶來說就可能是一種很不誠信的示範。 常見逗弄方式4中的張阿姨以給寶寶吃巧克力為條件逗弄寶寶的行為,

Advertisiment
也容易讓寶寶誤以為給別人東西就可以亂提要求。

有些逗弄行為帶給寶寶的是顯性的心理傷害, 比如常見逗弄方式5中丁丁遭遇的恐懼。

有些逗弄行為會帶來的是心理發展隱患。 如常見逗弄方式2中正處於物權敏感期的明明, “小氣鬼”的標籤就容易給她以消極的心理暗示。 如果媽媽再出於面子強迫寶寶交出自己的心愛之物, 多次經歷類似場合後, 明明可能變得不敢主張自己的權益。

當成人故意“顛倒黑白”迫使寶寶就範而覺得好玩時, 寶寶的認知卻可能面臨被混淆的風險。 比如, 常見逗弄方式4中的張阿姨以巧克力為誘餌讓寶寶喊她“爸爸”。 這些成人覺得十分滑稽的做法, 卻可能讓甜甜接受到十分混亂的資訊。

Advertisiment
如果甜甜正處於性別敏感期, 這種叫女人“爸爸”的做法非常容易給她帶來困惑, 如果媽媽再不及時給她解釋, 寶寶對性別的認知就可能受到影響。

由於寶寶的先天神經類型有別, 性情各異, 對同樣的逗弄行為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反應。 家長是不是需要干預, 何時才需要干預, 不妨以寶寶的情緒反應和是否存在心理發展隱患為准。

即寶寶因為被逗弄而突然變得不開心, 或者出現其他負性的情緒反應。 比如, 常見逗弄方式3中的心心被媽媽同學弄得心神不定時。

即寶寶因為被逗弄而出現反抗或退縮行為。 比如, 常見逗弄方式5中的丁丁, 因為被告知家裡有大灰狼而嚇得不敢進屋時。

寶寶在特定的年齡段非常容易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敏感, 需要特別的保護。如果成人的逗弄行為涉及了這個禁區,媽媽就需要及時干預。比如,常見逗弄方式2中的明明正處於物權敏感期,媽媽有必要防止有人給寶寶貼上“小氣鬼”之類的標籤,否則不利於她正常地發展自己的物權意識。

需要特別的保護。如果成人的逗弄行為涉及了這個禁區,媽媽就需要及時干預。比如,常見逗弄方式2中的明明正處於物權敏感期,媽媽有必要防止有人給寶寶貼上“小氣鬼”之類的標籤,否則不利於她正常地發展自己的物權意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