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時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 此期間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發生一系列質和量的變化, 各器官逐漸發育成熟, 心理上從幼稚行為逐漸變為有目的的行為。 他們思維活躍、記憶力增強、精力與體力都很充沛, 如果不合理攝取營養, 將影響身心健康。 人民的生活水準儘管不斷提高, 但有關營養知識的教育卻十分匱乏, 兒童中普遍存在著偏食、挑食等不良的飲食習慣, 社會上出現了攝取營養素不均衡的現象, “小胖墩”和“豆芽菜”體型日漸增多, 這應引起全社會和家長的足夠重視。
Advertisiment
營養是保證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 人體的營養主要提供3方面的需要:第一, 為正常的學習及一切活動提供能量。 人之所以能正常活動就是靠吃食物, 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及一系列化學變化而產生能量。 學齡期兒童好動, 消耗的能量大, 所以吃的東西也多。 第二, 為身體各部分的生長發育提供必要的物質。 這些物質來源於飲食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礦物質等。 近年來兒童體型比過去高大, 與營養物質豐富有直接關係。 第三, 為人體各個部分不間斷地新陳代謝提供能量與物質。
人體需要的營養素大約有40多種, 大致可分為六大類, 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微量元素、維生素和水。
(1)熱能。
學齡期兒童基礎代謝率比成人高,
Advertisiment
(2)蛋白質。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 在食物中佔有極為重要的位置。 學齡兒童如果蛋白質供給不足會影響內分泌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 飲食中的蛋白質豐富可以加強大腦皮質的興奮抑制過程, 充分的蛋白質可促進理解力和記憶力的增強。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3)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吃的糖及澱粉類食物均是碳水化合物, 以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熱能占食物總熱能的60%—70%為宜。 攝入過多可加快腸蠕動而導致腹瀉或腹部疼痛;若吃得過少, 則體內能量來源不足, 可致血糖過低, 出現頭暈、乏力、出冷汗等症狀。
脂肪是熱能的第二個重要來源, 占飲食中熱能的20%—25%為宜, 7歲以上兒童每日每千克體重應攝入脂肪3克。 在脂肪總攝入量中, 植物性脂肪宜占60%, 動物性脂肪宜占40%。 如果脂肪供應不足, 可產生某些脂溶性維生素的缺乏症, 出現皮膚乾燥、角化變厚及多汗。
(4)無機鹽、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充足的鈣、鐵、鋅等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