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爬行能力發展的三個階段

出鏡寶寶:依晨

長到七八個月大時, 寶寶就已經能夠在你的眼皮底下爬來爬去了。 爬行是嬰兒的本能, 也是孩子學會走路的必經過程, 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儘快學會走路讓其使用學步車。 其實“快”不見得是件好事, 讓孩子扎實地經歷其每個成長的階段, 寶寶會越來越聰明。

寶寶越爬越聰明

鼓勵寶寶早爬行、多爬行, 可顯著地幫助寶寶大腦發育, 使大腦對手、足、眼的神經運動調控得以加強, 啟迪與開拓寶寶的智力潛能。 研究資料顯示:會爬、早爬與多爬的寶寶動作舉止比較靈敏, 協調能力好, 懂事快,

Advertisiment
求知欲強, 而不喜爬行的寶寶多顯呆板、遲鈍、情緒低, 不愛接觸新人、新事。 同時, 爬行好和好爬行的寶寶認知力強, 看圖識字、語音構成與發聲能力, 以及日後行走、跑步的平穩程度等均好于遲爬或爬動少的孩子。

簡單的爬行活動何來如此神功?

首先, 當寶寶在繈褓中時, 視聽範圍很小;坐著或躺著時, 視聽範圍略有擴大, 但得到的刺激仍然不夠。 而爬行則使視聽範圍大幅度擴大, 姿態由靜到動, 範圍由點到面, 刺激量大了, 思維、語言與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發展與提高。

同時, 爬行對於腦部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中腦是最大的受益者。 從腦的解剖結構看, 中腦是腦幹(人的生命中樞所在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上面排列著視覺與聽覺兩大反射中樞,

Advertisiment
是主管聽聲音與看東西的“總部”, 它上傳外界資訊, 下達大腦命令。 爬行擴大了視聽範圍後, 中腦受到的刺激就得以強化;而促進了中腦的功能, 無疑會使整個腦的功能“更上一層樓”。 除了中腦, 爬行對小腦的積極影響也不可小視。 小腦是主管人體運動平衡的, 而爬行屬於全身運動, 可訓練小腦的平衡與反應聯繫, 促進神經纖維相互纏繞形成網路, 有利於腦神經系統結構的完善, 必然會對寶寶學習語言與閱讀發揮良好影響。

再者, 爬行動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 經過抬頭、翻身、打滾、匍行等中間環節, 最終發展成真正的爬行, 需要經歷多次的學習、實踐;每一次學習與實踐都是一次對大腦積極性的調動與激發。

Advertisiment
因此, 學習爬行其實就是對腦神經系統功能的一次強化訓練, 對於腦的發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不用教,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爬;可是要爬得更早、更快、更好、更有益, 建議你參考一下科學的爬行模式。

爬行能力發展的三個階段:

抵足爬行:

用手抵住寶寶兩隻小腳, 使腿呈現蛙形, 他就會趁勢以腹部為支點向前爬行。 這是新生兒開始就有的能力。

手膝爬行:

8-12個月, 寶寶能夠用手和膝蓋支撐身體爬行。

手足爬行:

1歲左右, 寶寶能夠用兩手和兩腳掌支撐身體, 向前爬行。

爬行訓練和遊戲:

抵足爬行:

讓寶寶俯臥在床上, 父母用手掌頂住寶寶的腳, 他就會自動地蹬住你的手往前爬。 開始時寶寶可能還不會用手使勁,

Advertisiment
整個身子也不能抬高離開床, 大人不妨從旁扶助他的身子, 必要時可用一點外力幫助孩子前進。 每天練習2-4次, 每次爬行2-4米, 要天天堅持。

上肢準備:俯臥抬頭兩臂撐起上半身:可用鏡子、玩具、畫報、人臉逗引寶寶抬頭。 出生15天后可適當練習;滿月後每天3-4次, 可累計半小時。

單臂支撐體重:

當寶寶學會上述動作後, 可在其俯臥時, 用玩具在他一側手臂上方逗引他夠玩具, 就在其抓夠的一瞬間, 便練習了單臂支撐體重, 兩臂可輪流練習。 前臂交叉練習:寶寶俯臥在床邊, 您在床沿, 把兩手掌向上, 墊在寶寶的掌下, 前面用玩具逗引, 交叉移動你的手掌, 帶動寶寶兩臂交叉運動。

下肢準備:

3-4個月左右, 可將寶寶跪抱在你的大腿上, 或當你仰臥時,

Advertisiment
讓他跪在你的體側, 手扶著你的身體;可和他一起看畫報、念兒歌、玩玩具, 使寶寶鍛煉膝部的支撐力量。 兩腿交叉運動: 寶寶腹下墊上枕頭呈俯臥位, 你用雙手抓住寶寶踝部, 做前後交叉運動。

四肢協調爬行:

讓寶寶手膝(或手足)著地, 腹部離開床面, 四肢協調爬行。 若寶寶腹部不能離開床面或不能向前移動, 可用手托住寶寶腹部或用長圍巾兜住腹部, 用玩具誘導他爬行。 爬行遊戲當寶寶會手膝爬行後, 就可以做爬行遊戲了。

遊戲1:坐伏抓物

把寶寶喜歡的一件玩具放在他(她)身體不遠處, 寶寶只要由坐位向前趴下, 變成俯臥位能抓得著就可以。 雖然並不能算爬, 但這是爬的前奏, 在學爬之前, 寶寶能喜歡趴在床上, 做好爬行前的預備動作。 開始可將玩具放在寶寶面前不遠處,以後可放在他(她)身體左邊、右邊,甚至是後邊,只要寶寶一轉頭看見了,就能俯下身去拿。

遊戲2:助力行動

當寶寶學爬時,四肢如何協調一致地運動成為最不易突破的難題,他們經常是顧得了手卻顧不了腳。這時家長可以站在寶寶身後,兩個手掌放在寶寶腳底,推動寶寶一隻腳,當他(她)往前爬一點時,再推動另一隻腳,如此協助,幫他(她)渡過爬行關。

遊戲3:鑽“ 山洞”

家裡若是有裝冰箱、洗衣機的空紙箱, 可以製成寶寶的爬行玩具。將紙箱兩頭的蓋和底剪掉,使紙箱成為一個方形的筒狀。將紙箱橫放在地上,把寶寶放在紙箱一頭,然後家長到另一邊,從紙箱裡看寶寶,鼓勵他(她)鑽“山洞”,爬到家長這邊來。注意改造紙箱時,紙的邊緣要用膠條粘上,因為紙邊有可能劃破寶寶細嫩的皮膚。

遊戲4:色彩的誘惑

讓寶寶坐在一邊,家長拿一個色彩鮮豔的玩具,叫寶寶的名字,吸引他(她)的注意力。寶寶俯下身爬過來時,家長向後退,等寶寶爬了三四下後,讓寶寶抓到物品,並誇獎寶寶做得好。

遊戲5:循聲而動

聲音也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撥浪鼓、帶電子音樂的小玩具等,都是吸引寶寶的對象。在寶寶身體不遠處搖動玩具,使其發出悅耳的聲音,寶寶會因為樂聲的吸引,想辦法爬過來。注意不要離寶寶太遠,免得寶寶的注意力不在聲音上。

遊戲6:爬行觀摩

有些寶寶不會爬, 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做。小寶寶的模仿能力極強,這時可以找一個會爬的小朋友來玩,兩個寶寶在一起,鼓勵他們爬。當寶寶看到另外的小夥伴爬行時,他也就會模仿,很快學會爬。為了增加趣味性,家長可有意設計競賽,在前面逗引,鼓勵兩個小寶寶一起爬向目標。

遊戲7:床下尋寶

小寶寶充滿了好奇心, 他們喜歡到處鑽,發現角角落落裡的小秘密。家裡若是有條件,可以將床下或桌子底下打掃乾淨,給寶寶創造一個充滿趣味的探險勝地。在床下或是桌子底下放上一些小玩具,給寶寶穿上襪子和厚實一點的衣褲,對寶寶說:“裡面有個好玩的東西,去找找看。”寶寶的好奇心會驅使他(她)尋找寶藏。床下或桌下如果太黑,寶寶會拒絕尋找,這時家長可打開燈,或是將桌布、床罩向上翻起,使光線穿過,甚至讓寶寶隱約看到玩具的影子,激發寶寶去尋找。

爬行小貼士

為了增加爬行的趣味性,可多些花樣,以激發寶寶的積極性。

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在嬰兒爬行的範圍內不能有任何尖利的東西,或易碰倒的東西,以免受到傷害。

寶寶在較硬的地上爬行時,可在膝蓋上帶上護膝,防止因膝蓋磨擦引起疼痛而不願爬行。護膝不要太緊,以免影響膝關節的活動度。

儘量讓孩子通過爬行自然過渡。如從俯臥到四肢站立,從爬行到能自己坐起、蹲起,再從蹲起到站起,並掌握站立的平衡。這樣,孩子會很輕鬆地學會走路。

每次爬行練習時間不要太長,以免引起寶寶的抵觸情緒。

開始可將玩具放在寶寶面前不遠處,以後可放在他(她)身體左邊、右邊,甚至是後邊,只要寶寶一轉頭看見了,就能俯下身去拿。

遊戲2:助力行動

當寶寶學爬時,四肢如何協調一致地運動成為最不易突破的難題,他們經常是顧得了手卻顧不了腳。這時家長可以站在寶寶身後,兩個手掌放在寶寶腳底,推動寶寶一隻腳,當他(她)往前爬一點時,再推動另一隻腳,如此協助,幫他(她)渡過爬行關。

遊戲3:鑽“ 山洞”

家裡若是有裝冰箱、洗衣機的空紙箱, 可以製成寶寶的爬行玩具。將紙箱兩頭的蓋和底剪掉,使紙箱成為一個方形的筒狀。將紙箱橫放在地上,把寶寶放在紙箱一頭,然後家長到另一邊,從紙箱裡看寶寶,鼓勵他(她)鑽“山洞”,爬到家長這邊來。注意改造紙箱時,紙的邊緣要用膠條粘上,因為紙邊有可能劃破寶寶細嫩的皮膚。

遊戲4:色彩的誘惑

讓寶寶坐在一邊,家長拿一個色彩鮮豔的玩具,叫寶寶的名字,吸引他(她)的注意力。寶寶俯下身爬過來時,家長向後退,等寶寶爬了三四下後,讓寶寶抓到物品,並誇獎寶寶做得好。

遊戲5:循聲而動

聲音也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撥浪鼓、帶電子音樂的小玩具等,都是吸引寶寶的對象。在寶寶身體不遠處搖動玩具,使其發出悅耳的聲音,寶寶會因為樂聲的吸引,想辦法爬過來。注意不要離寶寶太遠,免得寶寶的注意力不在聲音上。

遊戲6:爬行觀摩

有些寶寶不會爬, 可能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做。小寶寶的模仿能力極強,這時可以找一個會爬的小朋友來玩,兩個寶寶在一起,鼓勵他們爬。當寶寶看到另外的小夥伴爬行時,他也就會模仿,很快學會爬。為了增加趣味性,家長可有意設計競賽,在前面逗引,鼓勵兩個小寶寶一起爬向目標。

遊戲7:床下尋寶

小寶寶充滿了好奇心, 他們喜歡到處鑽,發現角角落落裡的小秘密。家裡若是有條件,可以將床下或桌子底下打掃乾淨,給寶寶創造一個充滿趣味的探險勝地。在床下或是桌子底下放上一些小玩具,給寶寶穿上襪子和厚實一點的衣褲,對寶寶說:“裡面有個好玩的東西,去找找看。”寶寶的好奇心會驅使他(她)尋找寶藏。床下或桌下如果太黑,寶寶會拒絕尋找,這時家長可打開燈,或是將桌布、床罩向上翻起,使光線穿過,甚至讓寶寶隱約看到玩具的影子,激發寶寶去尋找。

爬行小貼士

為了增加爬行的趣味性,可多些花樣,以激發寶寶的積極性。

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在嬰兒爬行的範圍內不能有任何尖利的東西,或易碰倒的東西,以免受到傷害。

寶寶在較硬的地上爬行時,可在膝蓋上帶上護膝,防止因膝蓋磨擦引起疼痛而不願爬行。護膝不要太緊,以免影響膝關節的活動度。

儘量讓孩子通過爬行自然過渡。如從俯臥到四肢站立,從爬行到能自己坐起、蹲起,再從蹲起到站起,並掌握站立的平衡。這樣,孩子會很輕鬆地學會走路。

每次爬行練習時間不要太長,以免引起寶寶的抵觸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