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爭吵只是家庭生活中的插曲

時常可以見到這樣一些父母, 他們能鎮定地承受住孩子們被打破鼻子, 擦破膝蓋和受到最嚴重的創傷等情況, 可是在和丈夫(妻子)爭吵時卻控制不住自己。 不使自己做出一付犧牲者的樣子, 不抱怨、不在一切這類場合駡街。 要是想克服這樣夠的欲望, 他們就向人示威, 弄得家裡人不能不看見那難看的臉色, 哭過的眼睛, 不能不聽見廚房裡摔打餐具和把門弄得啪啪響的聲音。

如果這是快活的一家人, 他們生活得和睦, 那麼, 這付做出了自我犧牲的樣子和神經過敏的表現也就不被當回事。 大家都知道,

Advertisiment
這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也不會持續多久, 它們的根源發自心緒不佳或一時的身體不適。 家庭氣氛本身就有助於克服這暫短的苦惱。 反之, 假如無論是誰, 任何時候都不提高嗓音說話, 不允許自己有過分的舉止, 不急躁, 那麼或許說明, 這個家庭的成員之間還不夠坦誠。 總是不自然地進行自我控制, 會使家庭中形成一種不自在的氣氛。 這種氣氛比解決分歧時所表露出的那激烈然而是真誠感情的氣氛更有害。

必須做到使孩子們不失掉這種感覺——家庭中占主導的是愛和相互理解, 而類似的爭吵只不過是次要的插曲。 如果孩子太愛衝動, 那我們應該控制住自己感情的迸發。 而他自己終究會明白, 發一點小脾氣並不是無法補救的災難。

Advertisiment
假如我們能夠回憶一下童年時期, 當我們覺得父母不相愛了的時候, 我們那些漫長的不眠之夜, 那我們就不會允許自己發脾氣, 冷嘲熱諷地相互攻擊了。 否則, 承受更大痛苦的是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