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爭鬥也是一種鍛煉

我的妞兒很喜歡跟院子裡的小朋友一塊玩。 但這些孩子經常是玩得好好的, 一轉眼就吵起來, 甚至打得不可開交。 對於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 有的家長會立馬出面為孩子擺平, 不讓孩子吃一點虧;也有的家長乾脆不讓孩子出家門, 免得他撩禍。 至於我, 經常教妞兒凡事謙讓, 若是她引發了爭端, 我會不管對錯, 訓斥她, 堅持命她給人賠禮;若是她被人冒犯, 我會勸慰她大度些, 不要和小朋友計較, 更不可報復。

妞兒像我所希望的那樣, 一直與人為善。 小夥伴間有了紛爭, 熱心的妞兒總是自告奮勇出面調停,

Advertisiment
講“小朋友要友愛, 不打架”的道理, 可她那些兩三歲的小夥伴並不理這一套, 到頭來她自己卻往往落得個被動挨打, 而她即使被人咬破手, 也不知道還一下手, 只知道委屈地哭。 我雖心疼, 總是勸妞兒“就原諒小朋友吧”。 而對方家長卻袖手旁觀, 只是在嘴上抱怨“這伢像個土匪”, 縱容小孩更加不依不饒地追打妞兒, 自始至終沒有歉疚感。

這種事多了, 我開始反省自己在孩子發生打鬥時要不要管。 我一直認為, 孩子們在活動中發生糾紛, 只要不出現相互傷害的情況, 家長大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去鬥, 在衝突中學會與人往, 處理糾紛。 但是長久以來, 我放手不管, 妞兒一再忍讓, 最終似乎讓妞兒變得特別好欺負。 看來, 孩子衝突,

Advertisiment
家長也不能無為而治。 當然, 我是不會像有些家長那樣袒護自己的孩子, 衝突一發生, 就不問緣由指責對方的。 那樣會讓孩子遇到類似情況, 只知道向家長搬救兵。 而我想做的是, 是幫助妞兒在衝突中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收斂自己, 處理好夥伴關係。

一天, 一個叫龍龍的小男孩故意推倒妞兒, 摔了她的後腦勺。 我不動聲色, 看妞兒哭著與龍龍講理。 龍龍不耐煩地追打妞兒, 妞兒邊躲邊哭, 龍龍的奶奶在一旁罵龍龍“是大壞蛋”, 但並不扯開揮拳踢腳的孫子。 我覺得該適時介入了。 先問龍龍挨打好不好受, 又問妞兒是不是被龍龍摔得很疼, 更覺委屈的是他不認錯, 反而打她, 妞兒點頭。 我評論道:龍龍打人很不對, 那樣會讓自己的朋友越來越少的。

Advertisiment
隨後我拉著龍龍的手, 堅持讓他給妞兒賠不是。 龍龍先是死活不肯, 但見奶奶也數落他, 特別是一直對他有些躲閃的妞兒勇敢地沖他示威:“你打我, 我就不跟你玩!”他終於認了錯。 兩個孩子最終達成了諒解。

生活告訴我們:爭鬥是孩子交往中不可避免的現象。 孩子正是在打打鬧鬧中學會評判自己與別人的行為, 學會全面考慮自己和對方的需求。 學會以適當的方式與人相處。 作為家長, 我們要讓孩子在爭鬥中學會與人交往。

--------------------------------------------------------------------------------
tongtong 媽媽:
真的很好, 有時候我就不知道怎麼處理這樣的事, 多數的時候是在沒發生大衝突時, 轉移了女兒, 而沒給女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
--------------------------------------------------------------------------------
逗逗飛:
妞妞媽媽很會處理。 我學了一招,

Advertisiment
謝謝!
--------------------------------------------------------------------------------
水之靈0222:
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我很認同你的觀點!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