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10大壞習慣 寶寶最易繼承

常常聽到很多父母埋怨自己的孩子有多少壞習慣改不了, 可作為父母的我們可曾意識到孩子很多的壞習慣都是從自己身上繼承下來的。 父母作為孩子的首任老師,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要知道年幼的孩子模仿力可是很強大的, 父母稍有不慎的行為, 孩子都有可能看在眼裡, 記在心上。 那麼, 到底父母那些壞習慣影響了孩子呢?父母又應該如何杜絕這些壞習慣影響孩子?

孩子愛挑食是誰的問題?

壞習慣一:挑食

案例再現

根據網友“哢哢媽媽”表示:每次吃飯, 我都要千方百計地哄著女兒吃些蔬菜,

Advertisiment
這孩子自小就有偏食、挑食的習慣, 在蔬菜裡, 她除了番茄外, 青菜、胡蘿蔔等一概不吃。 不論我和她爸爸怎麼哄她, 她看到其他的蔬菜, 不是推到一邊, 就是含在嘴裡不咽下去, 有時在嘴裡能含著半個小時。

分析:“我不要吃青菜, 太難吃了!”“我不喜歡吃胡蘿蔔!”現在的家長, 常常聽到孩子說出這樣的話, 孩子偏食、挑食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即使是成人, 也會有許多不良的飲食習慣, 譬如偏愛某些食物, 堅決不吃某種食物等。 在要求孩子不能偏食、必須什麼都吃的情況下, 父母的這些行為怎麼能讓孩子心甘情願地照你的話去做?父母本身就有偏食習慣, 這不僅不能給孩子正確的行為示範, 而且對孩子的教養也失去說服力。

Advertisiment
孩子會納悶:“為什麼媽媽叫我不要偏食, 可是她卻這也不吃那也不吃?”於是他也會堅決地表示他也不要吃他不喜歡的東西。

早教錦囊:家長要以自己良好的飲食習慣為孩子作出示範, 儘量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喜歡什麼樣的食物或不喜歡什麼樣的食物, 在吃飯的時候, 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挑來挑去。 如果孩子已經拒絕吃某些食物, 建議讓他吃其他替代品。

父母亂排放東西影響孩子

壞習慣二:東西胡亂擺放

案例再現

網友日前分享了這樣一個例子:我的孩子放學回家經常把書包衣服隨便一扔, 就只管自己玩去了。 我說過幾次, 情況好像好一些, 可是我一忘督促, 孩子就又把東西隨便放放。

Advertisiment
有一次我說孩子, 孩子竟然反駁我說:“就知道欺負小孩。 ”我一下恍然大悟, 肯定是我丈夫影響了孩子。 我和丈夫溝通, 丈夫表示支持我的工作。 丈夫回家開始注意把自己的衣服、檔包以及鞋子都按順序擺放整齊, 同時, 我們告訴孩子, 如果不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好、放好, 誰也不許看電視。 孩子問:“爸爸不放好東西呢?”我說:“爸爸也不例外。 ”孩子調皮地問我:“我要是沒放好東西呢?”我對孩子說:“如果你有兩次亂放東西, 我就不允許你看動畫了。 ”孩子看到爸爸改正了, 他失去了攀比的物件, 害怕我真不讓他看動畫, 只好乖乖地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 放到了固定的地方。

分析:不少父母貪圖一時方便, 東西用過隨手一放, 使環境變得如此淩亂不堪。

Advertisiment
孩子看在眼中, 自然會加以仿效, 玩具玩過後隨地一丟, 等到下次要玩時卻找不到了。 孩子之所以會這樣, 並不是他們天生就沒收拾, 而是“耳濡目染”父母的行為所致。

早教錦囊:(1)如果父母真的沒時間用完東西後馬上放回原處, 也儘量維持在某一個特定的範圍內, 如在自己房間裡, 避免讓孩子看到, 在孩子活動及視線範圍的空間內應保持整潔。 (2)當媽媽在收拾時, 要提醒孩子, 告訴他:“媽媽用過東西後都會收拾好, 所以你也要用完就收拾哦。 ”(3)教孩子學習收拾東西時, 可多準備幾個箱子, 讓孩子學習分類歸箱。 如外面貼有積木圖案貼紙的箱子是收積木的;貼娃娃圖案貼紙的是收玩偶的, 讓孩子在收拾東西的同時學會邏輯思維。

Advertisiment

父母闖紅燈行為影響孩子

壞習慣三:不守交通規則

案例再現

有位父親過馬路的時候總是愛闖紅燈, 受他影響, 孩子也常常喜歡在車輛中穿行而過, 不肯等綠燈亮起再過馬路。 有一次, 他和父親一起過馬路, 車輛稍微少了一些, 男孩就迫不及待地掙脫父親的手跑了出去, 這時正好有一輛車開過來, 男孩倒在了血泊中。

分析:不用多說, 現在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實在太多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闖紅燈的行為, 如對小巷道內的紅綠燈視而不見, 一見沒車就快速通過馬路, 甚至帶著孩子時也如此。 你以為孩子還小, 不懂大人的言行?其實正好相反, 父母的做法孩子看在眼裡, 如果你時常闖紅燈, 孩子會認為那是可以做的事, 可能從小就養成闖紅燈的壞習慣,這對孩子的生命安全是一大威脅,如果有大人在旁,也許可以阻止孩子做出這種危險的行為,但一旦大人不在或者沒有注意到孩子,後果將不堪設想。

早教錦囊:以身作則,即使沒有帶著孩子,也要遵守交通規則。當帶著孩子一起出門時,借機教育他:“你看大家都乖乖遵守員警叔叔和紅綠燈的指示,所以你也要跟大家一樣注意安全。”此外,帶孩子認識交通標誌,告訴他紅綠燈的意義。

父母沉迷看電視也會影響孩子

壞習慣四:沉迷電視

案例再現

網友“晶晶媽咪2013”表示:我家孩子最近真是變成電視迷了,放學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電視,盯著自己的動畫看,很多時候就是目不轉睛,任誰叫他都不應,真是到達了一定的境界。有很多次我都強令要求孩子不能看太多電視,可孩子不是哭就是鬧,甚至還頂撞我說:“媽媽不是也看電視了嗎?為什麼我不能看!”天呀,這孩子真是逆天了!

分析:孩子有沉迷看電視的壞習慣?作為父母的你們到家後的第一件事是不是打開電視?你們是不是邊吃飯邊看電視?如果父母不能正確的使用電視,那孩子也就不能健康的利用電視。電視是現代人放鬆身心最好的娛樂工具,不少人一下班或是假日休閒時,就盯著電視看,藉以排遣無聊的時間,大人們看,小孩當然也就跟著看。但是父母知道嗎,沉迷於電視,會有損發育中的孩子的視力,也會讓孩子失去許多戶外活動的機會。在看電視時,父母應注意自己及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及距離,最重要的是,在約束孩子看電視前,一定要先改掉自己沉迷於電視的習慣,讓約束變得有說服力。

早教錦囊:在固定的時間看電視,跟孩子訂下“條約”:一天中什麼時候看電視,看多久。時間到了就要去睡覺或者吃飯,讓全家人一起養成好習慣;照顧者以身作則,儘量少看電視;如果希望孩子少看電視,而父母自己有想看,可在臥室安裝電視,看時把門關起來,避免孩子看到。

父母亂扔垃圾的壞習慣

壞習慣五:亂丟垃圾

情景再現

網友“sbagg11”分享了這樣一個例子:今天在店門口碰見一位阿姨和一小孩(小朋友坐在大人的自行車後座上)。小朋友手上有個牛奶的空盒子, 然後那阿姨說:“把盒子扔了” 小朋友說:“老師說不能隨地扔垃圾!”,“叫你扔就扔,等一下會有人掃地的,真囉嗦”。然後小朋友就把垃圾隨地給扔了,阿姨也就騎著自行車走了。

分析:老師常常教育孩子不要隨地扔垃圾,孩子可是記在心裡了,可另外一邊的父母卻未能以身作則,隨地扔垃圾,年幼的孩子會產生疑惑:到底我應該扔還是不要扔呢?其實,大人們亂丟垃圾的惡習,不僅對環境衛生有害,這個不良的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經常這樣“潛移默化”,孩子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會隨手亂丟東西。這不僅會讓家裡變得淩亂,也會讓人覺得孩子沒教養。所以,如果父母不仔細留意,讓孩子從小養成亂丟垃圾的習慣,將來長大要糾正就不容易了。

早教錦囊:父母自身應該養成將垃圾丟入垃圾桶的習慣;父母應該隨時找機會教育孩子,要丟垃圾時,提醒孩子,並告訴他把垃圾亂丟在地上會很臭,不可以這樣做;如果看到有人將垃圾丟入垃圾桶,除了提醒自己,也應告訴孩子:“這樣做的話,地上就會乾乾淨淨的,走路也不會滑倒!”

父母言語不檢點影響孩子

壞習慣六:粗話髒話

案例再現

案例一:4歲的奇奇過年時得到一盒兒童拼圖,於是他不亦樂乎地玩起來。碰到拼錯時,小嘴裡會不時地蹦出“他媽的,怎麼又錯了”這樣的話,不免使媽媽感到擔憂。

案例二:5歲的辰辰正在看動畫片,奶奶湊上來問他某個情節,卻不料,辰辰沖著奶奶脫口而出“你怎麼像個白癡”,奶奶和同時在場的媽媽聽後都驚呆了。

分析:孩子潛意識裡根本就沒有髒話這個概念,孩子會說髒話肯定是從哪裡聽來的,或許是大人在忙忙碌碌中不經意間的口頭禪。這時的孩子特別敏感,常常會抓住那些關鍵字,譬如“他媽的”、“笨蛋”等,模仿大人說話做事的樣子,津津樂道起來。因為父母平時不太檢點的言行,孩子受其影響,也學會了說粗話。

早教錦囊: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嚴於律己,從頭做起,為孩子營造文明、禮貌的語言環境;其次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等形式教會幼兒學用禮貌用語。如果父母偶爾再犯,那麼就應該坦誠地跟孩子檢討:“剛才是由於不高興,說出了那句話,我們是不對的,你也不要學,今後我們誰都不說這種話了。”

父母沒禮貌造成孩子也沒禮貌

壞習慣七:沒有禮貌

案例再現

網友“華麗麗的寶寶”:前幾天帶孩子去朋友家吃飯,才發現兒子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別人還沒入席,他先一屁股坐到正位,旁若無人地吆喝要喝可樂,菜一上桌就伸筷子去夾,等到上龍蝦這道菜時,因為是兒子愛吃的,他居然整盤端到己面前,就像在家裡一樣。雖然大家都說“沒關係,沒關係”,我還是看到了鄙夷的目光,真是如坐針氈,難堪得要命,真覺得很丟臉。

分析:有些父母到了熟悉的親朋好友家,會自己打開冰箱從裡面拿取飲料和水果、零食等。對大人來說,對方是再熟悉不過的親戚或朋友,因此自己隨意動手是與對方親密關係的表現,然而孩子無法區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會認為這是可以仿效的行為,可能不論所到何處,都會仿效大人的這種行為,隨意拿取物品。這樣的表現,看在他人眼中容易讓人誤以為孩子沒有教養,且會讓孩子養成“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了就走”的觀念,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孩子出現“偷竊”的行為。

早教錦囊:在親友家自己拿東西時要先說出來,有禮貌地詢問對方,讓孩子看到你跟對方禮貌性的交談;每次出門前提醒孩子,親子一同建立遵守禮貌的觀念,進門前再次提醒孩子;給孩子的指令不要太多或太複雜,針對孩子常犯的幾個錯誤就可以了。此外大人在聊天時也要注意孩子的表現,隨時提醒他,不能只顧著自己聊天。

孩子愛發脾氣是在模仿父母?

壞習慣八:亂發脾氣

案例再現

網友“haush”:我的兒子21個月了,經常是自己玩不好就大發脾氣而且哭鬧。我看他這樣就很生氣,有時也對他發脾氣甚至打他,事後又很後悔,擔心會對他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響,我內心也很矛盾,但是在那樣的情況下我真的忍不住,不發脾氣真的很難發洩我的怒氣。

分析:孩子不聽話,惹父母生氣是很正常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為人父母絕不可能養成經常對孩子發脾氣的習慣,如果孩子從小生長在經常大吼大叫,吵吵鬧鬧,挨揍的環境,日後勢必對他的學習能力,社交行為和就業狀態有很大的傷害。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父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影響。據調查研究,如果父母每天對孩子有吼又叫,孩子很少有不受到傷害的,小孩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們會有意無意地模仿大人的語言行為、處事方式。因此父母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以免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早教錦囊:首先,父母以後一定不要對孩子動不動就大發脾氣,更不應該打孩子(3歲以內的孩子儘量不要用體罰)。父母要以身作則,平日裡注意言行舉止,讓自己的行為成為孩子學習的典範。其次,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暫時不去管他,等孩子安靜下來後,心平氣和地問問他為什麼不高興,告訴他有問題應該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可以幫助他解決。

父母有隨意打斷別人說話的壞習慣

壞習慣九:隨意打斷別人的話

案例再現

網友“貝貝媽媽”:我家的貝貝今年4歲,別的什麼都好,就是有一個壞習慣,總愛在大人講話時多嘴多舌,尤其有客人時更愛插嘴。我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能改掉孩子多嘴的不良習慣。

分析:不少人會有打斷他人談話的經歷,有些人是因為個性急躁,有些人卻是習慣,這樣的行為不僅沒有禮貌,也不尊重對方。孩子本來就容易仿效周圍人的行為,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剛剛開始學習語言,所以有強烈的欲望要表達自己,聽到大人們對話,他們也會很想“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很容易學會大人們因急躁而打斷他人談話的行為。如果父母有打斷他人談話的習慣,小心孩子也常出現打斷你與他人對話的習慣!

早教錦囊:父母平常培育孩子養成等他人把話說完再說話的習慣。當父母想打斷他人時,可先跟對方說:“對不起,我想請問……”,讓孩子學會禮貌性詢問他人的習慣;避免在孩子打斷談話時,還滿足他的需要。如孩子要喝水,可跟他說:“你打斷我跟阿姨的談話了,等我幾分鐘,我等一下幫你倒。”不要馬上滿足他的需求,否則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被允許的。

父母有時做事沒毅力

壞習慣十:做事虎頭蛇尾

案例再現

網友“寶貝媽媽”最近在論壇上表達了自己的煩惱:寶寶做事總是不能堅持下去,特別是在學習上,畫畫,彈琴堅持五分鐘左右就不耐煩了。我給孩子報了美術班,孩子新奇萬分地去了,沒過幾天就厭倦了重複練習而沒興趣了;轉而報鋼琴班,孩子滿懷激情地去了,可不久以後又不去了,就直吵著要去學網球······

分析:其實孩子很多虎頭蛇尾,做事不堅持的行為都是模仿父母的。許多人做事時常虎頭蛇尾,或做到一半就放棄,特別是那些連續性的事情,不僅費時,而且容易遺忘上次的進度,要再繼續做時,可能要從頭開始,因此很容易讓人產生放棄的念頭。如果父母有這樣的不良習慣,容易讓孩子“有樣學樣”。常見的例子就是孩子們堆積木時,堆到一半就突然倒了,或是堆不好就開始發脾氣、不堆了。家長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的壞習慣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因此父母如果有這樣的壞習慣,要儘量克制,以免影響孩子日後的學習狀況。

早教錦囊:每次做事時父母要勉勵自己一定要持之以恆,抱著“再試一次就會成功”的心態繼續,並讓孩子看見你的行動,可以一邊做事情,一邊自言自語:“這個該怎麼辦呢?恩,我可以先……再……”,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想辦法解決問題;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應該引導他,可讓孩子看到你嘗試的過程,進而引導孩子,讓孩子發現通過一些方法或是找他人幫助還是可以解決的,不要輕言放棄。

小編總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育,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檢點自己的行為,摒棄不良的生活壞習慣,為孩子建立一個健康向上的父母形象,為孩子的未來盡每一份力。

可能從小就養成闖紅燈的壞習慣,這對孩子的生命安全是一大威脅,如果有大人在旁,也許可以阻止孩子做出這種危險的行為,但一旦大人不在或者沒有注意到孩子,後果將不堪設想。

早教錦囊:以身作則,即使沒有帶著孩子,也要遵守交通規則。當帶著孩子一起出門時,借機教育他:“你看大家都乖乖遵守員警叔叔和紅綠燈的指示,所以你也要跟大家一樣注意安全。”此外,帶孩子認識交通標誌,告訴他紅綠燈的意義。

父母沉迷看電視也會影響孩子

壞習慣四:沉迷電視

案例再現

網友“晶晶媽咪2013”表示:我家孩子最近真是變成電視迷了,放學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電視,盯著自己的動畫看,很多時候就是目不轉睛,任誰叫他都不應,真是到達了一定的境界。有很多次我都強令要求孩子不能看太多電視,可孩子不是哭就是鬧,甚至還頂撞我說:“媽媽不是也看電視了嗎?為什麼我不能看!”天呀,這孩子真是逆天了!

分析:孩子有沉迷看電視的壞習慣?作為父母的你們到家後的第一件事是不是打開電視?你們是不是邊吃飯邊看電視?如果父母不能正確的使用電視,那孩子也就不能健康的利用電視。電視是現代人放鬆身心最好的娛樂工具,不少人一下班或是假日休閒時,就盯著電視看,藉以排遣無聊的時間,大人們看,小孩當然也就跟著看。但是父母知道嗎,沉迷於電視,會有損發育中的孩子的視力,也會讓孩子失去許多戶外活動的機會。在看電視時,父母應注意自己及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及距離,最重要的是,在約束孩子看電視前,一定要先改掉自己沉迷於電視的習慣,讓約束變得有說服力。

早教錦囊:在固定的時間看電視,跟孩子訂下“條約”:一天中什麼時候看電視,看多久。時間到了就要去睡覺或者吃飯,讓全家人一起養成好習慣;照顧者以身作則,儘量少看電視;如果希望孩子少看電視,而父母自己有想看,可在臥室安裝電視,看時把門關起來,避免孩子看到。

父母亂扔垃圾的壞習慣

壞習慣五:亂丟垃圾

情景再現

網友“sbagg11”分享了這樣一個例子:今天在店門口碰見一位阿姨和一小孩(小朋友坐在大人的自行車後座上)。小朋友手上有個牛奶的空盒子, 然後那阿姨說:“把盒子扔了” 小朋友說:“老師說不能隨地扔垃圾!”,“叫你扔就扔,等一下會有人掃地的,真囉嗦”。然後小朋友就把垃圾隨地給扔了,阿姨也就騎著自行車走了。

分析:老師常常教育孩子不要隨地扔垃圾,孩子可是記在心裡了,可另外一邊的父母卻未能以身作則,隨地扔垃圾,年幼的孩子會產生疑惑:到底我應該扔還是不要扔呢?其實,大人們亂丟垃圾的惡習,不僅對環境衛生有害,這個不良的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經常這樣“潛移默化”,孩子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都會隨手亂丟東西。這不僅會讓家裡變得淩亂,也會讓人覺得孩子沒教養。所以,如果父母不仔細留意,讓孩子從小養成亂丟垃圾的習慣,將來長大要糾正就不容易了。

早教錦囊:父母自身應該養成將垃圾丟入垃圾桶的習慣;父母應該隨時找機會教育孩子,要丟垃圾時,提醒孩子,並告訴他把垃圾亂丟在地上會很臭,不可以這樣做;如果看到有人將垃圾丟入垃圾桶,除了提醒自己,也應告訴孩子:“這樣做的話,地上就會乾乾淨淨的,走路也不會滑倒!”

父母言語不檢點影響孩子

壞習慣六:粗話髒話

案例再現

案例一:4歲的奇奇過年時得到一盒兒童拼圖,於是他不亦樂乎地玩起來。碰到拼錯時,小嘴裡會不時地蹦出“他媽的,怎麼又錯了”這樣的話,不免使媽媽感到擔憂。

案例二:5歲的辰辰正在看動畫片,奶奶湊上來問他某個情節,卻不料,辰辰沖著奶奶脫口而出“你怎麼像個白癡”,奶奶和同時在場的媽媽聽後都驚呆了。

分析:孩子潛意識裡根本就沒有髒話這個概念,孩子會說髒話肯定是從哪裡聽來的,或許是大人在忙忙碌碌中不經意間的口頭禪。這時的孩子特別敏感,常常會抓住那些關鍵字,譬如“他媽的”、“笨蛋”等,模仿大人說話做事的樣子,津津樂道起來。因為父母平時不太檢點的言行,孩子受其影響,也學會了說粗話。

早教錦囊: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養,嚴於律己,從頭做起,為孩子營造文明、禮貌的語言環境;其次通過講故事、做遊戲等形式教會幼兒學用禮貌用語。如果父母偶爾再犯,那麼就應該坦誠地跟孩子檢討:“剛才是由於不高興,說出了那句話,我們是不對的,你也不要學,今後我們誰都不說這種話了。”

父母沒禮貌造成孩子也沒禮貌

壞習慣七:沒有禮貌

案例再現

網友“華麗麗的寶寶”:前幾天帶孩子去朋友家吃飯,才發現兒子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別人還沒入席,他先一屁股坐到正位,旁若無人地吆喝要喝可樂,菜一上桌就伸筷子去夾,等到上龍蝦這道菜時,因為是兒子愛吃的,他居然整盤端到己面前,就像在家裡一樣。雖然大家都說“沒關係,沒關係”,我還是看到了鄙夷的目光,真是如坐針氈,難堪得要命,真覺得很丟臉。

分析:有些父母到了熟悉的親朋好友家,會自己打開冰箱從裡面拿取飲料和水果、零食等。對大人來說,對方是再熟悉不過的親戚或朋友,因此自己隨意動手是與對方親密關係的表現,然而孩子無法區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他會認為這是可以仿效的行為,可能不論所到何處,都會仿效大人的這種行為,隨意拿取物品。這樣的表現,看在他人眼中容易讓人誤以為孩子沒有教養,且會讓孩子養成“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了就走”的觀念,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孩子出現“偷竊”的行為。

早教錦囊:在親友家自己拿東西時要先說出來,有禮貌地詢問對方,讓孩子看到你跟對方禮貌性的交談;每次出門前提醒孩子,親子一同建立遵守禮貌的觀念,進門前再次提醒孩子;給孩子的指令不要太多或太複雜,針對孩子常犯的幾個錯誤就可以了。此外大人在聊天時也要注意孩子的表現,隨時提醒他,不能只顧著自己聊天。

孩子愛發脾氣是在模仿父母?

壞習慣八:亂發脾氣

案例再現

網友“haush”:我的兒子21個月了,經常是自己玩不好就大發脾氣而且哭鬧。我看他這樣就很生氣,有時也對他發脾氣甚至打他,事後又很後悔,擔心會對他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響,我內心也很矛盾,但是在那樣的情況下我真的忍不住,不發脾氣真的很難發洩我的怒氣。

分析:孩子不聽話,惹父母生氣是很正常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為人父母絕不可能養成經常對孩子發脾氣的習慣,如果孩子從小生長在經常大吼大叫,吵吵鬧鬧,挨揍的環境,日後勢必對他的學習能力,社交行為和就業狀態有很大的傷害。一個人一生中最早受到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父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和影響。據調查研究,如果父母每天對孩子有吼又叫,孩子很少有不受到傷害的,小孩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他們會有意無意地模仿大人的語言行為、處事方式。因此父母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以免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早教錦囊:首先,父母以後一定不要對孩子動不動就大發脾氣,更不應該打孩子(3歲以內的孩子儘量不要用體罰)。父母要以身作則,平日裡注意言行舉止,讓自己的行為成為孩子學習的典範。其次,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暫時不去管他,等孩子安靜下來後,心平氣和地問問他為什麼不高興,告訴他有問題應該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可以幫助他解決。

父母有隨意打斷別人說話的壞習慣

壞習慣九:隨意打斷別人的話

案例再現

網友“貝貝媽媽”:我家的貝貝今年4歲,別的什麼都好,就是有一個壞習慣,總愛在大人講話時多嘴多舌,尤其有客人時更愛插嘴。我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能改掉孩子多嘴的不良習慣。

分析:不少人會有打斷他人談話的經歷,有些人是因為個性急躁,有些人卻是習慣,這樣的行為不僅沒有禮貌,也不尊重對方。孩子本來就容易仿效周圍人的行為,另一方面,由於他們剛剛開始學習語言,所以有強烈的欲望要表達自己,聽到大人們對話,他們也會很想“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很容易學會大人們因急躁而打斷他人談話的行為。如果父母有打斷他人談話的習慣,小心孩子也常出現打斷你與他人對話的習慣!

早教錦囊:父母平常培育孩子養成等他人把話說完再說話的習慣。當父母想打斷他人時,可先跟對方說:“對不起,我想請問……”,讓孩子學會禮貌性詢問他人的習慣;避免在孩子打斷談話時,還滿足他的需要。如孩子要喝水,可跟他說:“你打斷我跟阿姨的談話了,等我幾分鐘,我等一下幫你倒。”不要馬上滿足他的需求,否則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的行為是正確的、被允許的。

父母有時做事沒毅力

壞習慣十:做事虎頭蛇尾

案例再現

網友“寶貝媽媽”最近在論壇上表達了自己的煩惱:寶寶做事總是不能堅持下去,特別是在學習上,畫畫,彈琴堅持五分鐘左右就不耐煩了。我給孩子報了美術班,孩子新奇萬分地去了,沒過幾天就厭倦了重複練習而沒興趣了;轉而報鋼琴班,孩子滿懷激情地去了,可不久以後又不去了,就直吵著要去學網球······

分析:其實孩子很多虎頭蛇尾,做事不堅持的行為都是模仿父母的。許多人做事時常虎頭蛇尾,或做到一半就放棄,特別是那些連續性的事情,不僅費時,而且容易遺忘上次的進度,要再繼續做時,可能要從頭開始,因此很容易讓人產生放棄的念頭。如果父母有這樣的不良習慣,容易讓孩子“有樣學樣”。常見的例子就是孩子們堆積木時,堆到一半就突然倒了,或是堆不好就開始發脾氣、不堆了。家長做事只有三分鐘熱度的壞習慣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因此父母如果有這樣的壞習慣,要儘量克制,以免影響孩子日後的學習狀況。

早教錦囊:每次做事時父母要勉勵自己一定要持之以恆,抱著“再試一次就會成功”的心態繼續,並讓孩子看見你的行動,可以一邊做事情,一邊自言自語:“這個該怎麼辦呢?恩,我可以先……再……”,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想辦法解決問題;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應該引導他,可讓孩子看到你嘗試的過程,進而引導孩子,讓孩子發現通過一些方法或是找他人幫助還是可以解決的,不要輕言放棄。

小編總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育,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檢點自己的行為,摒棄不良的生活壞習慣,為孩子建立一個健康向上的父母形象,為孩子的未來盡每一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