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嘮叨教育”會讓孩子“失聰”

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比如孩子抱怨媽媽太嘮叨。 雖然孩子都知道父母嘮叨是為了自己好。 但是經常性的嘮叨, 會讓孩子“失聰”。 過度嘮叨將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長過於嘮叨影響孩子成長 

嘮叨是一種畸形的"愛"。 許多父母為了自己孩子, 可以說是"鞠躬盡瘁", 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他們心甘情願為孩子吃苦受累, 可惜嘮叨只是費力不討好的方法。 另外, 幼小孩子由於認知問題, 很難理解家長的關心。 所以家長遇到孩子的問題, 與其不停的嘮叨, 遠不如用事實和行動來說服和教育孩子, 反而效果會更好。

Advertisiment
 

過度關愛, 和孩子的生長速度不匹配。 在孩子小的時候, 由於他們什麼都不會, 父母對孩子事無巨細的照顧, 那怕是不停地囑咐也是應該的。 但當孩子逐漸長大, 他們 不再是"小不點"了, 此時再對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們想嘗試的行為, 家長不厭其煩地"說教", 孩子必然不願意聽。 所以, 家長該放手時要放手, 千萬別嘮叨。  

家長缺乏安全感, 或是一個自卑和不自信的人。 如果父母是這樣的人, 其生活的滿意度必然較低, 他們為了自己的社會價值, 往往會借助品牌物質和炫耀孩子, 以獲得他人的關注和贊許。 於是, 這些父母會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而孩子難於完成時, 就開始無休止的評論、比較, 甚至是抱怨、訴苦,

Advertisiment
以期孩子能夠"達標"。  

父母會嘮叨重要原因之一是親子關係不佳。 人與人關係疏遠的重要標誌, 就是"無話可說"或不願應對, 於是就出現了一方高舉"免戰牌", 一方是"宜將剩勇追窮寇", 可這樣的做法將進一步加深相互距離感。 所以, 與其說那麼多"心裡話"孩子不聽, 還不如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或自己是否帶有強烈的負面情緒? 

父母無法解決孩子的問題, 不知不覺中嘮叨越來越多。 每當孩子出現某些問題, 家長既沒有原則和界線, 又捨不得按照事先約定懲罰孩子, 或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去解決, 只好學習祥林嫂, 不停的嘮叨了。 一般孩子對最初幾次的嘮叨, 還是能聽進去一部分的, 家長就感覺"管用"會延續使用,

Advertisiment
可這無疑是飲鴆止渴。  

嘮叨是父母有太多的慣性思維, 沒有耐心傾聽孩子說話。 每當孩子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家長總是按照成人的處事原則來判斷孩子的對錯, 完全忽視孩子的發展特點。 所以只看結果的做法, 不僅會用自己的話打斷孩子的話, 還認為孩子是"狡辯"。 這直接導致父母失去信任, 並使孩子自尊心遭到傷害, 嚴重的會自我封閉, 不再和家長說任何事情! 

父母對孩子的控制欲望太強。 不能否認, 很多父母也真為孩子付出了一切, 不管是時間、金錢和精力上。 但父母這些做法的前提, 是孩子要聽自己的"話", 如果孩子幼小沒有反抗力量而不啃聲, 父母就感覺自己沒有威望, 於是就不停的"苦口婆心"。 當面對青春期反叛的孩子時,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對立就讓家長不停"訴苦", 變成了一個"怨婦"! 

父母的嘮叨, 往往是家長有過高的期望。 不少家長在孩子身上寄託了自己的所有希望, 只關心孩子的成績和期望考入名校, 並作為教育"成功"標誌。 當孩子成績不理想, 或沒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步驟去做, 父母就忽視孩子豐富的感情世界, 指望通過督促來促進孩子。 其實這種無情和過度強化的教育方式, 反而給孩子帶來巨大壓力。  

父母的嘮叨, 往往出於家長對孩子什麼都想瞭解。 現在許多父母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物, 也生怕孩子走上歧路, 於是事無巨細地想知道孩子日常的一切。 如果孩子不願說, 父母就會不停的嘮叨追問。 可問題是, 幼小的孩子難於記住當天所發生的一切,

Advertisiment
而童年期以後的孩子, 假設沒有良好親子關係, 他們甚至連露臉的事都不願說。  

嘮叨的出現, 是交談雙方的興趣點不一致。 不少家長在和孩子交流過程中, 往往是從成人的角度來說, 比如關注孩子的成績、人品、健康等, 而這些對孩子都不是最重要的東西。 若加上父母更看中結果而忽視過程, 就使親子交流缺乏共同的語言。 所以家長經常會插孩子的話, 孩子由於思維被打斷很難恢復, 交談直接變成了父母的嘮叨。  

那麼怎樣改善父母嘮叨的習慣呢? 

家長嘮叨如何改善 

家長既要嚴格要求孩子, 也要溫柔關懷。 父母要根據孩子的表現和年齡, 制定紀律, 監督他們的行為。 同時還要瞭解孩子的需求, 並作出回應,既善於傾聽,又能與孩子溫和地交流,不要嘮叨。 

有些父母很喜歡翻舊賬,把多年前的事情都拿出來說,越說越激動,越說越多。其實,生活中犯錯是很正常的,孩子就是在犯錯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對於孩子犯錯,父母要瞭解清楚到底孩子犯了什麼錯。 

有些家長還沒完沒了,還要質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說“聽見了”。其實就是一點也沒聽進去,經常性的嘮叨,會讓孩子“失聰”。最後訓教就會失去效果。 

所以,家長要明白,懲罰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不能亂懲罰,亂用刑罰。更不能用惡毒的語言謾駡孩子,這樣不利於教育的效果,還會讓孩子自尊心受到打擊,要點到為止,讓孩子從錯誤中成長,這樣教育孩子才有效。 

其實很多家長過於嘮叨也是出於無奈,孩子總是在一個點上犯同樣的錯誤,就像家長老是在重複同一句話。除了家長要減少自己的嘮叨次數,孩子本身也應“長點心,記在腦子裡”。此外,家長要注意嘮叨用語的輕重,不要孩子一犯錯,就火冒三丈,沖昏了頭,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並作出回應,既善於傾聽,又能與孩子溫和地交流,不要嘮叨。 

有些父母很喜歡翻舊賬,把多年前的事情都拿出來說,越說越激動,越說越多。其實,生活中犯錯是很正常的,孩子就是在犯錯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對於孩子犯錯,父母要瞭解清楚到底孩子犯了什麼錯。 

有些家長還沒完沒了,還要質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說“聽見了”。其實就是一點也沒聽進去,經常性的嘮叨,會讓孩子“失聰”。最後訓教就會失去效果。 

所以,家長要明白,懲罰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不能亂懲罰,亂用刑罰。更不能用惡毒的語言謾駡孩子,這樣不利於教育的效果,還會讓孩子自尊心受到打擊,要點到為止,讓孩子從錯誤中成長,這樣教育孩子才有效。 

其實很多家長過於嘮叨也是出於無奈,孩子總是在一個點上犯同樣的錯誤,就像家長老是在重複同一句話。除了家長要減少自己的嘮叨次數,孩子本身也應“長點心,記在腦子裡”。此外,家長要注意嘮叨用語的輕重,不要孩子一犯錯,就火冒三丈,沖昏了頭,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