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一定要成為孩子忠實的聽眾

有句話說得好:理解萬歲!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子, 只有覺得對方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想法時, 才能進行彼此之間心靈的溝通, 才能聽得進去對方的話。 因此, 父母一定要成為孩子忠實的聽眾, 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時間和耐心, 這樣對孩子才是真正的幫助。

家長怎樣做才是一個好的聽眾呢?

1.聽的姿態

與孩子平視, 不可居高臨下;身體稍稍向前傾, 這是表示有興趣的姿勢;不要製造“牆壁”。 如兩手抱著胳膊或邊聽邊翻著書, 這些舉動對孩子來說, 都是一種障礙;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用眼睛“聽”。 睜大眼睛看著說話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很自然地用眼睛來表達你的興趣和愉悅。

2.昕的興趣

讓說話者最掃興的話莫過於“我早就知道了”。 有些父母, 就缺乏對孩子的這種尊重。 孩子才說兩句, 大人就不耐煩了:“知道了!知道了!別煩我!”“該幹嘛幹嘛去吧, 誰有工夫聽你侃!”於是, 孩子只好敗興而歸。 我們當父母的關心孩子, 不應只是關心他的冷暖、吃住, 還要關心他感興趣的事。 對孩子關心的話題產生了興趣, 你同孩子談話的興趣便也具備了。

3.態度決定一切

送給孩子最好的讚美是讓孩子知道, 他所說的每一句話, 你都認真聽了, 並有了同感。 父母要懂得用表情變化來傳達。 比如:保持微笑, 並常常做出吃驚的樣子。 還要用語言表達。 聽孩子說話時, 用簡單的話語來表示你的興趣,

Advertisiment
如“真是這樣嗎?”、“你是怎麼想的呢?”等。 也許你會發現, 不論孩子的話題多麼簡單, 如果你想要表現出有興趣的姿態, 那麼興趣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出來。 如果你總是沉著臉, 一言不發, 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 就會令孩子十分失望。

俄國偉大的作家契訶夫說過這樣一句話:母親之所以在教育子女方面不能由外人代替, 就是因為她能夠跟孩子同感覺、同哭、同笑……單靠理論和教訓是無濟於事的。

父母除了用被動接受的方式讓孩子發洩, 並在適當的時候予以鼓勵之外, 更重要的, 還是要對孩子多用積極的語言進行鼓勵。 父母最大的錯誤常常是在無意之中犯下的:父母用自己過激的語言把孩子的積極性和對於生活的熱情扼殺了。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 對於父母的語言十分敏感。 當父母使用諸如“你真笨”“我真是白生你了”等語言時, 對孩子的殺傷力是極大的, 很容易使孩子產生消極心理, 甚至產生心理疾病。 而如果父母常用鼓勵性的語言, 比如“你能行”“爸爸媽媽相信你能夠成功”等語言鼓勵孩子, 對孩子的茁壯成長將非常有利。

劉剛上小學時總是坐不住、瘋鬧、成績差。 班主任把劉剛的媽媽叫到學校, 讓她帶“多動症”的兒子去看病。 媽媽陪著笑臉替劉剛說情, 眼含淚水回了家。 小剛以為媽媽會打自己, 沒想到撫摸著他的頭笑著說:“老師表揚了你, 說你以前一會兒都閒不住, 現在能安靜地聽五分鐘課了, 你會改好的。 ”上初中時,

Advertisiment
劉剛迷上了“追星”, 追歌星、影星, 成績總在全班倒數。 家長會上, 老師責怪劉剛的媽媽說:“孩子得管, 再不抓緊, 這孩子就完了。 ”傷心的媽媽回到家, 裝作高興的樣子, 對劉剛說:“家長會上老師表揚了你, 說你很有潛力, 悟性很高, 你一定能成為好學生。 ”上高中後, 劉剛成了班上的中等生。 高三家長會上, 老師叮囑劉剛的媽媽說:“目前劉剛處在升學的邊緣, 不抓緊他可能考不上大學。 ”回家後, 媽媽對劉剛說:“兒子, 你真行!老師說了, 再努努力, 你能考上好大學的。 ”最後, 劉剛以優異成績考上大學回報了母親。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