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父母不可代替孩子的一切

很多家庭現在都是一個寶貝孩子, 特別溺愛, 能有多寵就有多寵。 飯來開口, 衣來伸手, 凡事都親力親為, 從不讓孩子動手做任何事, 這是很多父母的壞毛病, 特別是年長的爺爺奶奶, 替自己的孫子包辦所有一切事物, 總覺得是愛孩子, 其實是在毀了孩子的一生。

相信你們聽說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句話, 媽媽是不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的一切毛病、缺點、壞習慣, 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子女教育出了問題, 培養和訓練孩子自理能力, 給孩子提供接近勞動者和適當參與勞動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家長給孩子樹樣板、指明的方向, 是引導性的示範培養孩子自立、勤勞良好生活習慣。

鄰居的孩子上小學二年級了, 每次寫作業奶奶都陪在身邊, 幫孫女削鉛筆、拿課本、擦錯別字、、、、、、最基本的收拾書包都不做, 樣樣都是奶奶包辦。 我很詫異, 朋友解釋說:“不是不會做, 是奶奶不讓做”為這事孩子媽媽沒少和奶奶發生爭執(就這麼一個孩子我能有多寵我就要有多寵), 每次爭吵後孩子媽媽就想分開住, 她不敢想像照這樣下去孩子會變成什麼樣, 即使長大了也會是一個沒有斷奶的孩子, 沒法在社會上生活。

像這樣的現象很多家庭都有過, 不能不說隔代教育的差異現象很嚴重。 大人之間存在問題沒有及時解決, 孩子沒有了自己動手的機會,

Advertisiment
喪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大人的關心和照顧是利於孩子的性康成長.但是照顧過頭了.是會產生相反的結果。 過多的呵護和寵愛。 教育孩子父母要與長輩站在同一站線上, 不要讓孩子覺得受一點苦或一點委屈, 過分依賴、養成任性、懶惰嬌氣、不懂得愛別人的孩子。 一旦離開家人進人社會, 就會感到寸步難行, 不知所措。 孩子也會因為感到無助自卑心理。 與家庭有秘切的關係, 希望家人在孩子氣教育上做好溝通, 為孩子的未來著想, 愛也要適量才行。

去朋友家串門, 正碰上朋友的孩子雙腳沾滿泥漿, 從外面玩回來。 朋友在為孩子換鞋襪時, 只給孩子穿上一隻鞋、一隻襪子後就走開了。 見我很詫異,

Advertisiment
朋友解釋說, 這是他創造的家庭勞動教育法。

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情, 只為孩子做一半, 另一半則由孩子獨立完成。 譬如, 孩子的鞋髒了, 就手把手教孩子擦亮一隻鞋, 另一隻鞋交給他自己動手擦乾淨;孩子洗手時, 只給他洗一隻手, 另一隻手他自己去洗, 因為這樣可以迫使孩子為了兩隻鞋一樣亮, 兩隻手一樣乾淨, 而自己動手將另一隻鞋也擦亮, 另一隻手也洗乾淨。

朋友的這種跟催教育, 頗有“授人以魚, 不若授人以漁”之同工異曲之妙, 值得家長們借鑒。 因為目前很多家庭存在孩子勞動時間不多、父母包辦一切或不恰當地進行勞動教育等問題。

我們不難看到, 一些不動腦筋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問題上總是過於簡單或粗暴,

Advertisiment
要麼不停地嘮叨, 實在不見效便來“棍棒教育”, 要麼就束縛孩子的雙手, 不給孩子任何自己動手的機會。 從而使孩子失去了應有的創造力, 個性和人格的發展亦得不到完善, 這樣的孩子, 生活自理能力得不到提高, 獨立意識也得不到增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