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不在身邊寶寶可能長不高

梁平縣一名10歲半的男童, 身高只有1.20米, 比標準身高矮20釐米左右, 是典型的矮小症患兒。 然而, 近日醫生對其檢查發現, 導致他發育遲緩並非由於遺傳、疾病和營養等因素, 而與他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密切相關。
專家表示, 如果孩子長期缺少父母關愛, 長期生活在壓抑、焦慮的世界裡, 將直接影響其身高發育, 這種現象在臨床上稱為心理性矮小症。 如今不少父母忙於生計, 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愛, 心理矮小症發生率越來越高。

這些表現孩子可能長不高
夫妻倆常年在異地工作, 或者每天早出晚歸, 和孩子近距離接觸的時間很少,
Advertisiment
幾乎不知道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狀況;
夫妻離異後, 有了各自的生活, 對孩子疏于照顧關心, 孩子從小缺乏安全感, 也不愛與人交流, 性格變得孤僻;
夫妻關係不和, 經常爭吵爭執, 甚至為了瑣碎的小事打鬧, 也不顧及孩子是否在場, 有何感受;
夫妻倆注重個人生活, 對於孩子他們往往只提供物質, 很少過問精神感受, 孩子感受不到和諧的家庭氣氛;
夫妻脾氣不好, 急性子, 動不動就批評甚至打罵孩子, 很少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和安慰;
孩子平時不愛說話, 父母只單純理解為性格內向, 不太注意觀察孩子性格, 忽略了孩子是否有自卑或自閉傾向;
對孩子要求高, 各方面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 一廂情願以為是為孩子好,
Advertisiment
不管是否超過他們承受範圍。
這些做法建議父母多試試
如果夫妻與孩子在異地, 每週最少和孩子通兩次電話, 或者上網和孩子視頻聊天。 要讓孩子知道, 父母時刻在關心關注他, 更有安全感。
如果與孩子生活在一起, 每天要有足夠時間和孩子交流, 說話時用目光注視著孩子, 讓他們感受到全神貫注的關心。
和孩子說話時最好蹲下來, 和孩子的身高相近, 就好像和好朋友談話一樣, 這樣就可以讓他們知道你並不是在教訓他們, 給他們可以自由自在表達感受和想法的空間, 即使他們的感受和想法可能不正確。
談話時最好多問“什麼”, 不要總問“為什麼”, 因為孩子還不太會分析答案背後的原因, 他一般只能回答不知道,
Advertisiment
可以問“今天家裡發生了什麼事呀”“今天放學之後你想做什麼呢”等等。
多用肢體語言, 一個擁抱、拍拍肩膀等這些肢體語言比一百句“我很關心你”還有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