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永遠是父母審視自己的一面鏡子。 當我們責備自己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乖的時候, 孩子心裡其實也在犯嘀咕:“我的媽媽怎麼不如別人媽媽好呢?”
孩子靠模仿父母來成長, 往往對父母不經意的小動作產生極大興趣, 從而不斷模仿, 比如媽媽撩頭髮的動作、爸爸彈煙灰的動作, 再比如下面這幾類“不良嗜好”:
1.用髒話開玩笑
有次帶小優在社區散步, 小優跑到鄰居奶奶跟前, 說了句:“你有病啊!”
鄰居奶奶一臉茫然, 轉過臉來看看我, 問:“孩子什麼意思呀?”我當時難堪得臉刷一下就紅了, 一把拉過小優,
Advertisiment
小優呢, 跟個沒事兒人似的:“哎呀, 奶奶應該說, 你有藥啊!”天啊, 我這才明白過來孩子什麼意思, 趕緊給奶奶道歉解釋了一通!這其實是郭德綱相聲裡面的一段話, 平時我跟優爸慪氣的時候, 下意識地會罵他一句:“你有病啊?”優爸為了哄我開心, 會嬉皮笑臉地回一句:“你有藥啊?”
沒想到, 竟然讓孩子當做好玩的遊戲學會了。 但是那位奶奶沒聽過郭德綱相聲啊, 突然被人問一句“你有病啊”, 不生氣才怪。
那次以後, 我們在小優面前再也沒說過類似的段子。 畢竟孩子沒有分辨能力, 一些粗俗的話, 只要孩子覺得好玩, 他就會不分場合地亂學、亂說, 難免會給別稱造成粗俗、不禮貌的印象。
Advertisiment
2.把手機當成唯一消遣
優媽5歲的小外甥, 愛玩手機上的“消消樂”遊戲。 那嫺熟的手法、專注的神情、優異的“戰績”, 讓優媽自愧不如。
這孩子為什麼愛玩手機, 其實看看一家人的飯後娛樂就知道了:爸爸、媽媽、姥姥、姥爺、小舅, 一人抱個手機, 集體玩“消消樂”遊戲……
3.再等一會兒讓孩子養成勤勞、規律的習慣不容易,
而偷懶、磨蹭這樣的壞習慣,
一學一個准!
有段時間,
優爸工作比較累,
下班就一屁股蹲沙發上,
一邊吃零食一邊看電視,
到了吃飯的點兒,
喊都喊不過來,
只會滿口答應著:“這就來,
再等會兒,
再等會兒……”
後來,
小優也學會了,
寫完作業就縮到沙發裡看動畫片,
吃飯、洗腳什麼的根本喊不動,
“媽媽再等會兒,
再等會兒……”後來,
當著小優的面把優爸收拾了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