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不要用金錢彌補愧疚

目前,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刊登了一篇頗為引人注目有關雙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的文章, 揭示了雙薪家庭子女的消費行為出現的許多問題。 文章中寫道:“現在社會上的雙薪家庭不斷增加。 這些父母因為工作忙碌, 陪伴孩子的時間非常少, 於是心中產生了’愧疚感’。 出於一種補償心理, 他們往往會給孩子很多零用錢, 這樣一來, 孩子就像是突然發了‘橫財’。 ”

根據美國社會學者茱麗葉・B。 肖教授的調查結果, 與單薪家庭的孩子相比, 雙薪家庭孩子的消費行為更加頻繁, 購物經驗比較豐富, 而且在獨自購物方面學習得比較快。

Advertisiment
她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父母不能陪孩子而產生的“愧疚感”。 父母覺得自己沒有盡到責任, 所以對孩子的消費行為採取放縱的態度。 雙薪父母常常會抱著這樣的心情:“這個東西不算貴, 就買給孩子吧, 何必因為這點錢委屈了孩子。 反正家裡有兩個人賺錢, 經濟上沒有太大的壓力。 ”“平常為了工作, 都沒有辦法好好陪伴孩子, 可以用錢稍微彌補一下, 也是件好事嘛。 ”

很多父母為了迎合孩子的要求, 無條件地讓孩子買名牌服裝, 無條件滿足他們的物質要求, 零用錢也是要多少給多少。 有的父母甚至會跟孩子經常去的商店或文具店的簽一份協議, 只要是孩子看中了店內的商品, 就可以讓他隨意購買,

Advertisiment
之後再由父母來結帳。 對父母而言, 這是彌補自己愧疚感的好方法, 不過這樣的行為會深遠影響孩子一生的消費心理。 然而考慮到孩子的未來, 想要讓長期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的孩子培養出健康的消費習慣自然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很多雙薪家庭的父母都想用物質來彌補自己的愧疚感。 問題是, 父母的愧疚感並不能用金錢來取代。 對孩子過度的物質補償, 會嚴重損害家庭的理財教育, 更不利於孩子的未來發展。 我們想像一下, 在這種環境成長的孩子, 他們的未來會怎樣?

這群孩子很容易變得嬌生慣養、缺乏責任感, 甚至過了而立之年還要靠父母生活。 雙薪家庭的父母要拋棄內心的“愧疚感”,

Advertisiment
因為那正是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絆腳石。 雙薪家庭的父母的最大遺憾, 不是無法抽出更多時間來陪孩子, 也不是無法滿足孩子的物質要求, 而是沒能教導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 父母必須斷然拒絕孩子的過分要求。 如果因為一時的心軟或是怕麻煩就舉手投降, 那麼孩子的理財教育就無法再繼續下去。 父母趕快逃脫“愧疚感”和自責, 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來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理財教育的基本是“零用錢”。 雙薪家庭的父母需要做到定期給孩子定額的零用錢, 不能過於隨意, 而且要教導孩子有計劃地消費。 零用錢最多到自己無法管理時, 就會出現問題, 如果一次給過多的零用錢, 或是隨時給, 孩子就會不知節制地亂花錢。

Advertisiment
可以共同想一些好方法。 比如, 雙薪家庭常常有許多家務來不及做, 父母可以規定孩子參與打掃、洗碗、倒垃圾等, 根據工作的完成狀況來給孩子零用錢。 這樣一來, 不僅能讓孩子幫著父母做家務, 還能讓孩子體會到錢的來之不易, 這不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韓國目前有個電視節目《我的孩子變了》, 製作單位動員了各個領域的專家來參與, 在節目中生動地展現了孩子們如何解決問題、改變以前不良習慣的過程。 根據孩子的各種狀況, 專家給予了不同的指導和建議。 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他們的父母都沒有明確的理財概念。 通過節目我們都發現, 專家努力想改變的並不是孩子的習慣, 而是父母的習慣,

Advertisiment
只要父母開始改變, 孩子的生活習慣和性格就會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變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