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不要說“哪兒那麼多問題”

中午, 同學們一起洗手帕, 一串串漂亮的肥皂泡濺得孩子們的臉上和身上到處都是。 一個紮羊角辮的小女孩兒睜大圓圓的眼睛, 好奇地問老師:“肥皂為什麼會起泡泡?”

午睡了, 老師幽默地說:“同學們,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勞動半天了, 這扇小窗戶也很累了, 快閉上眼睛讓它休息一下吧。 ”一個小男孩兒卻一個勁兒地喊:“老師, 你快來!我有一個秘密要告訴你。 ”老師走到近前低聲說:“快點兒說, 別影響其他人。 ”“老師別動!”他左看看, 右瞧瞧, 然後說:“老師, 你的眼睛裡為什麼有我?為什麼眼睛那麼神奇, 什麼都能看見?”

Advertisiment

諸如此類的提問, 比如“天為什麼是藍的?”“花兒為什麼是紅的?”“我是從哪裡來的?”等等, 孩子們可能隨時會向父母或老師提問。

這些小問號都是同學們在生活中因為好奇、有趣而提出來的, 許多問題作為我們成年人, 也許從沒有思考過。 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 每一個問題都是那麼重要, 無論這些問題是有價值的還是幼稚可笑的;是寶貴的還是離奇荒謬的, 我們應該認識到, 這就是孩子思考的一種方式, 是孩子觀察生活、留意身邊事物的一種結果, 也是孩子認識世界、自我成長的一種途徑。 如果我們對提出問題的孩子給予最真誠的鼓勵, 能説明孩子記錄他們轉瞬即逝的小問號, 能和孩子一起去尋找問題的答案……也許,

Advertisiment
你一個不經意的誇獎, 有可能造出一批批富有創造性的兒童。

一個三四歲的孩子既讓人喜愛, 又讓人討厭。 當他表現出那種不經過修飾的天真和童趣的時候, 的確十分可愛, 誰都會喜歡的。 可是, 當他纏著父母, 不斷地提問, 天上、地下、太陽、月亮、星星、大樹、狐狸……無所不問, 甚至硬要母親回答他是從哪裡來的。 這時, 父母便覺得他十分討厭, 於是就不耐煩地說:“哪來那麼多問題!”

作為父母, 都希望孩子長大成人。 所謂長大成人就是要擺脫那種天真並帶有童趣的無知狀態, 而孩子不斷地發問正是從無知到有知, 從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必然過程。 不讓孩子發問, 就是不讓孩子學習, 不讓孩子瞭解世界, 不讓孩子掌握知識, 一句話,

Advertisiment
就是不讓孩子長大成人。

如果你的孩子能不斷地發問, 說明你的孩子從小就具有了探求世界奧秘的強烈欲望, 那他簡直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才。 只要你不拒絕回答孩子的任何問題, 你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極具創造心理的優秀人才。

孩子到了五六歲的時候, 問的問題就更多了, 一天到晚攪得父母不得安寧。 一個五六歲的孩子提出的問題恐怕一個全能的教授也未必能夠回答得了。 如果有人能把孩子提出的問題正確地回答一半, 這個孩子所掌握的知識就相當驚人了。 可惜的是, 絕大多數父母忽視了這個問題。 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的提問讓父母煩心, 父母不願意回答;一方面是父母沒有那麼豐富的知識,

Advertisiment
於是孩子在問了那麼多問題之後得到的回答就只能是兩個字:失望。 就在這種失望的背後, 孩子探求世界奧秘的衝動和激情可能就發生了動搖, 這種損失是任何努力都難以彌補的。

因此, 父母不管有多忙, 不管心情好不好, 也不管能不能回答孩子的問題, 都必須有一種正確的態度:就是不拒絕回答孩子的任何問題。 只要孩子發問, 就必須回答, 如果回答不了, 就如實地告訴孩子, 並希望孩子通過學習自己來找答案。 這樣, 就等於給孩子指定了一個目標, 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孩子的創造性首先不表現在他能不能發明創造某種產品上, 而表現在他對面前的客觀世界所產生的無數疑問的破解欲望上。

Advertisiment
在孩子的心目中, 世界簡直就是一個迷宮, 既神秘奧妙, 又具有強大的吸引力。 於是, 就產生了一種探求這些奧秘的衝動, 這就是孩子十分寶貴的創造心理, 是一種十分高尚的動機。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這種衝動, 沒有這種探求的動機, 就談不上創造。 因此, 要想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首先就必須培養孩子的創造心理。

可能一些父母會說, 我們又不是心理學家, 懂得什麼創造心理?讓我們培養孩子的創造心理, 豈不等於趕鴨子上架。 其實問題並沒有那麼複雜。 孩子的創造心理是天生的, 是與生俱來的。 當一個孩子能夠思維的時候, 就開始不斷地向父母發問了, 有時竟能把父母問得啞口無言, 這不斷的發問就是孩子創造心理的具體表現。 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也往往表現出他們的創造心理,總想玩出一些新的花樣,總想創造一種超過別人的玩法……只要我們做父母的密切地關注孩子的行為,就不難從孩子的行為中發現那十分旺盛的創造心理。

正因為這樣,只要父母把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就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心理。

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也往往表現出他們的創造心理,總想玩出一些新的花樣,總想創造一種超過別人的玩法……只要我們做父母的密切地關注孩子的行為,就不難從孩子的行為中發現那十分旺盛的創造心理。

正因為這樣,只要父母把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上,就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心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