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不要過度關注


父母不要過度關注

寶寶粗心該賴誰?►父母教育出現偏差?

被關注過度的小蕾►放手和關注 缺一不可

小蕾最喜歡玩拼圖遊戲, 媽媽總是陪在旁邊, 只是在尋找一張一張能拼聯起來的小卡片時, 很慢。 媽媽總是忍不住提醒她, 要怎麼挑卡片, 怎麼拼才會更快完成一幅拼圖作品。 如果小蕾仍然埋頭按自己的方法拼圖片時, 媽媽就會很生氣地大聲要求小蕾認真聽她說話。 小蕾只好停下來, 瞪著眼睛聽媽媽說完話。

在家裡, 不管小蕾玩什麼, 媽媽總是在一邊陪伴著, 稍微有些差錯, 媽媽就會立即指出來,

Advertisiment
媽媽認為這樣可以減少小蕾出錯的幾率, 事實上, 一旦沒有了媽媽的陪伴, 小蕾就變成一個粗心的孩子, 不是丟三拉四, 就是記不起完整的遊戲。

分析:父母不要過度關注

在寶寶玩時, 父母過度專注寶寶, 不僅影響寶寶對遊戲的投入, 還會讓寶寶有壓力。 他甚至無法作出正確判斷, 究竟是按自己的想法進行, 還是聽從父母的建議, 都會讓他產生思維混亂。 更重要的是當他正投入某件事時, 父母在途中過多建議, 就容易造成寶寶不容易集中注意力, 繼而會養成粗心的毛病。

提示:給孩子足夠的空間

1、寶寶在遊戲時, 儘量讓他獨自完成, 父母可以在遊戲前提出一些建議, 讓寶寶操作一遍後, 再事後補充, 這樣, 寶寶可以一步步在遊戲中享受闖關和進步的樂趣。

Advertisiment

2、允許寶寶在遊戲或學習時有失誤, 不要急於糾正, 這是培養他專心致志於某件事的最好時機。

3、不要刻意給寶寶設定遊戲時間, 但要給他足夠的空間自由, 寶寶玩得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莫做壞榜樣

有樣學樣的小帆►孩子總想玩, 作業馬虎怎麼辦

小帆上手工課時才發現, 已經在家就準備好的手工材料, 忘記放進書包帶來幼稚園了。 這樣一來, 小帆就沒辦法在手工課上好好完成手工作品, 事後還被老師批評了。 這不是小帆第一次犯丟三落四的小毛病了。 說起來, 這和媽媽有很大關係。 媽媽平時就比較粗心, 接小帆時, 常常忘了看家園公佈欄, 或是忘了翻看小帆書包裡的家長通知,

Advertisiment
這樣, 小帆也就常常不能好好準備上學需要的東西。

分析:父母莫做壞榜樣

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 總是粗心大意的父母, 就可能讓孩子也會粗心。 父母的言傳身教很重要。

提示:儘量不做壞榜樣

1、要糾正來自父母自身的問題, 就算是一些小事上的忽略, 也應當學習改變。 要記住你的言行舉止, 時刻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2、當自己的粗心造成對孩子的困擾時, 要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 並給出改正過錯的保證, 說到做到。

3、讓寶寶學會有序地生活, 養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減少對父母的依賴。

4、和寶寶以比賽的方式來改變粗心的壞習慣, 比如, 看誰最會整理玩具。


父母不要當全能型保姆

Advertisiment

被保護得太好的小星►適當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小星的媽媽特別細心, 從小星出生開始, 她就事無巨細地照顧著小星, 直到小星上幼稚園了, 小星還從來沒自己獨立穿過衣服、吃過飯。 隨著小星慢慢長大, 她需要面對的事情也在增多, 可是因為極少有經驗, 小星總是沒辦法自己完成一些事, 像畫畫時, 油畫棒總是湊不夠, 唱歌時, 總是會拉下幾句。 因為平時媽媽在身邊, 不管什麼事, 都會為她準備得好好的, 根本不用動腦筋, 這就讓小星變得粗心大意, 反正媽媽總是會跟在後面幫她救場。

分析:父母不要當全能型保姆

父母是寶寶人生的第一個老師, 要不斷地教授寶寶接受挑戰的能力, 全職保姆型的父母只會讓寶寶變得害怕去面對新事物。

Advertisiment
把所有事情都包辦代替, 並不是愛護孩子的表現, 反而對他成長過程中養成獨立的性格, 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這樣的孩子粗心, 缺少責任感, 不愛思考。

提示:適當讓孩子自己完成

1、可以讓寶寶吃一些苦頭, 一些由於他粗心造成的後果, 例如, 忘了油畫棒, 那麼, 這一次就讓他只能完成一半。 並告訴他, 以後做一件事前他必須做好準備。

2、不要把寶寶的粗心當口頭禪掛在嘴邊, 例如“我就是因為你太粗心, 才老要跟在你後面”。

3、從現在起, 不要事事代勞, 雖然剛開始有些難度, 一旦寶寶有進步, 要及時鼓勵表揚, 增加他的信心。


父母不要亂髮小紅花

天天被表揚的小豆►怎樣適度表揚孩子

小豆是個機靈可愛的寶寶, 常常有很棒的表現,例如會跟著電視畫面很準確地舞出節奏,一首歌謠聽過兩遍就可以咿咿呀呀背出來,這都讓爸爸媽媽驚喜不已,小豆的每一點進步都被他們看在眼裡,媽媽總是會做喜悅狀地擁抱著小豆,大聲地說,你太棒了,你是最聰明的寶寶。這種時候,小豆不管要求什麼禮物,多半他都能成功地得到。

近來,小豆的表現卻開始有點走下坡路,在和小夥伴配合遊戲時,他總以自己為中心,卻不能好好完成遊戲,甚至有時太想表現,卻突然愣住,完全想不起自己想要表現的東西。

分析:父母不要亂髮小紅花

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但是華而不實。沒有技巧的讚揚卻可能妨礙孩子。成功來得太容易,他就會掉以輕心,總想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別人的肯定,只注意速度,就沒了品質。

提示:表揚不是每時每刻

1、對寶寶的要求設定稍微提高,例如,自己吃飯,是寶寶應該做的事,但是吃飯時能保持安靜,桌面乾淨,才能得到表揚。

2、不要隨意表揚寶寶,這樣會讓寶寶驕傲,容易在一些小細節上疏忽大意。

3、表揚孩子時,要非常具體,並且要指出他的不足之處,這樣能讓寶寶有更多改進空間。


父母莫培養寶寶三分鐘熱血

沒耐心、貪玩的小哲►9招幫孩子克服沒耐心

在社區廣場上,開了一個輪滑班,小哲每天從幼稚園放學路過時,就會停下來,站在一邊用羡慕的眼神看很久,一副很想學的模樣,於是媽媽給他報了名。剛開始兩天,小哲一放學就直奔廣場,聰明的他,很快就掌握了輪滑基本動作,可以自己滑了。教練也覺得小哲特別聰明,可是,小哲再也安不下心來,繼續跟著教練加強動作訓練,常常獨自滑著滿場跑,在最後的考核階段時,一些動作小哲都忘了,而且,他發現廣場上有了另外好玩的項目,穿著輪滑鞋,去觀戰了。

分析:父母莫培養寶寶三分鐘熱血

聰明的孩子善於發現新鮮事物,好奇心較強,但注意力不夠持久和深入,所以容易粗心。最後,聰明的孩子一般都貪玩,做這件事的時候還想著那件事,盲目追求速度快,匆匆了事,難免會出差錯。

提示:讓寶寶學會等待

1、讓寶寶學會冷靜,遇到他感興趣的東西,不要立刻贊同他學習,而是要求他掌握好一門後,再另外學習,而不是每件事都只有三分鐘熱情。

2、一次只能答應一件事,例如玩玩具時,就不能再看動畫片,學習專注,有利於他的精神集中。


五招幫孩子克服粗心

五招幫孩子克服粗心►孩子粗心可能是眼睛惹的禍

一、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任何人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培養兒童的責任心要靠平日裡的習慣培養。家長應該從小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時候讓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點時幫著洗碗。讓他負責掃地或者洗碗,這就是他的責任,幹好了要給予鼓勵或獎勵,幹不好家長不能客氣,應該要求他重來一遍,直至幹好為止。家長要讓孩子正視粗心的壞處,讓孩子在生活中體會細心的好處,必要時可以讓孩子承擔因為“粗心”所導致的後果。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細活兒”,如寫毛筆字,縫紐扣等,這些都能鍛煉孩子的細心程度。總之,就是讓他對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來。這樣,就能逐漸地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孩子在遇事時就不會敷衍了事。

自理能力差,責任心欠缺,導致孩子做事馬虎、粗心。學習中出現的粗心現象正是孩子不良生活習慣的一種表現。建議父母擯棄以往過於保護、包辦等不當的教育方式,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培養孩子生活的井然有序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孩子多做細活,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耐心。

二、培養孩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

孩子“粗心”,往往也會表現在生活的許多方面。如果孩子生活在雜亂無章的家庭中,就會養成粗心、馬虎、無序的生活習慣。所以,建議家長們在家庭中為孩子創造有序的生活環境,培養孩子井井有條的生活習慣,慢慢地,孩子在學習上也會逐漸細心起來。

孩子在學習時,要創建安靜的環境,家長應避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做一些干擾孩子注意力的事。家長要引導孩子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生活上,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不僅僅是學習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櫃子裡,自己保管。學習上,要培養孩子養成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做完作業要檢查、課前要預習、課後要複習等好習慣。

三、要讓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

如果孩子犯了一點錯誤,父母就簡單歸結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如果家長一再地強調孩子馬虎粗心,孩子就會真的認為自己粗心。相反,如果家長能及時觀察到孩子的細心之處並加以表揚,孩子心理上就會有一種自己很“細心”的心理暗示。同時讓孩子看到細心的好處,從而讓其產生克服粗心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四、注意孩子的細心訓練和習慣培養

經常讓孩子做一些精細和對比訓練,做一些類似“找不同”等提高注意力辨別力的訓練,在實際操作中一點點提高認知能力和視覺辨別能力。通過努力發現並及時肯定孩子的細心來糾正粗心,以強化細心、淡化粗心來達到改變粗心的目的。

五、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能培養愉悅平和的心境,讓孩子做事不驕不躁

這要求家長有足夠的耐心,不遷就,不粗暴。這樣,就可以通過改變孩子的行為來改變他的習慣,以至於最後改變個性。

對待孩子的粗心問題,家長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能過分地指責和批評。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孩子粗心是與其心理發展水準相適應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粗心現象會越來越少。
延伸閱讀: 最“健康”的十種球類遊戲 請你跟我做遊戲:5-6歲 讓寶寶更聰明的手指遊戲 讓你的孩子玩玩紙遊戲 與13-15個月的寶寶做遊戲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分享到:

常常有很棒的表現,例如會跟著電視畫面很準確地舞出節奏,一首歌謠聽過兩遍就可以咿咿呀呀背出來,這都讓爸爸媽媽驚喜不已,小豆的每一點進步都被他們看在眼裡,媽媽總是會做喜悅狀地擁抱著小豆,大聲地說,你太棒了,你是最聰明的寶寶。這種時候,小豆不管要求什麼禮物,多半他都能成功地得到。

近來,小豆的表現卻開始有點走下坡路,在和小夥伴配合遊戲時,他總以自己為中心,卻不能好好完成遊戲,甚至有時太想表現,卻突然愣住,完全想不起自己想要表現的東西。

分析:父母不要亂髮小紅花

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但是華而不實。沒有技巧的讚揚卻可能妨礙孩子。成功來得太容易,他就會掉以輕心,總想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別人的肯定,只注意速度,就沒了品質。

提示:表揚不是每時每刻

1、對寶寶的要求設定稍微提高,例如,自己吃飯,是寶寶應該做的事,但是吃飯時能保持安靜,桌面乾淨,才能得到表揚。

2、不要隨意表揚寶寶,這樣會讓寶寶驕傲,容易在一些小細節上疏忽大意。

3、表揚孩子時,要非常具體,並且要指出他的不足之處,這樣能讓寶寶有更多改進空間。


父母莫培養寶寶三分鐘熱血

沒耐心、貪玩的小哲►9招幫孩子克服沒耐心

在社區廣場上,開了一個輪滑班,小哲每天從幼稚園放學路過時,就會停下來,站在一邊用羡慕的眼神看很久,一副很想學的模樣,於是媽媽給他報了名。剛開始兩天,小哲一放學就直奔廣場,聰明的他,很快就掌握了輪滑基本動作,可以自己滑了。教練也覺得小哲特別聰明,可是,小哲再也安不下心來,繼續跟著教練加強動作訓練,常常獨自滑著滿場跑,在最後的考核階段時,一些動作小哲都忘了,而且,他發現廣場上有了另外好玩的項目,穿著輪滑鞋,去觀戰了。

分析:父母莫培養寶寶三分鐘熱血

聰明的孩子善於發現新鮮事物,好奇心較強,但注意力不夠持久和深入,所以容易粗心。最後,聰明的孩子一般都貪玩,做這件事的時候還想著那件事,盲目追求速度快,匆匆了事,難免會出差錯。

提示:讓寶寶學會等待

1、讓寶寶學會冷靜,遇到他感興趣的東西,不要立刻贊同他學習,而是要求他掌握好一門後,再另外學習,而不是每件事都只有三分鐘熱情。

2、一次只能答應一件事,例如玩玩具時,就不能再看動畫片,學習專注,有利於他的精神集中。


五招幫孩子克服粗心

五招幫孩子克服粗心►孩子粗心可能是眼睛惹的禍

一、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任何人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培養兒童的責任心要靠平日裡的習慣培養。家長應該從小讓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小的時候讓他收拾好自己玩的玩具,大一點時幫著洗碗。讓他負責掃地或者洗碗,這就是他的責任,幹好了要給予鼓勵或獎勵,幹不好家長不能客氣,應該要求他重來一遍,直至幹好為止。家長要讓孩子正視粗心的壞處,讓孩子在生活中體會細心的好處,必要時可以讓孩子承擔因為“粗心”所導致的後果。家長還可以讓孩子多做一些“細活兒”,如寫毛筆字,縫紐扣等,這些都能鍛煉孩子的細心程度。總之,就是讓他對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來。這樣,就能逐漸地培養起孩子的責任心,孩子在遇事時就不會敷衍了事。

自理能力差,責任心欠缺,導致孩子做事馬虎、粗心。學習中出現的粗心現象正是孩子不良生活習慣的一種表現。建議父母擯棄以往過於保護、包辦等不當的教育方式,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培養孩子生活的井然有序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訓練孩子多做細活,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耐心。

二、培養孩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

孩子“粗心”,往往也會表現在生活的許多方面。如果孩子生活在雜亂無章的家庭中,就會養成粗心、馬虎、無序的生活習慣。所以,建議家長們在家庭中為孩子創造有序的生活環境,培養孩子井井有條的生活習慣,慢慢地,孩子在學習上也會逐漸細心起來。

孩子在學習時,要創建安靜的環境,家長應避免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做一些干擾孩子注意力的事。家長要引導孩子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生活上,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不僅僅是學習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櫃子裡,自己保管。學習上,要培養孩子養成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做完作業要檢查、課前要預習、課後要複習等好習慣。

三、要讓孩子保持健康的心理,多給孩子細心的心理暗示

如果孩子犯了一點錯誤,父母就簡單歸結為粗心、不用功,甚至小題大做批評一通。如果家長一再地強調孩子馬虎粗心,孩子就會真的認為自己粗心。相反,如果家長能及時觀察到孩子的細心之處並加以表揚,孩子心理上就會有一種自己很“細心”的心理暗示。同時讓孩子看到細心的好處,從而讓其產生克服粗心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四、注意孩子的細心訓練和習慣培養

經常讓孩子做一些精細和對比訓練,做一些類似“找不同”等提高注意力辨別力的訓練,在實際操作中一點點提高認知能力和視覺辨別能力。通過努力發現並及時肯定孩子的細心來糾正粗心,以強化細心、淡化粗心來達到改變粗心的目的。

五、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能培養愉悅平和的心境,讓孩子做事不驕不躁

這要求家長有足夠的耐心,不遷就,不粗暴。這樣,就可以通過改變孩子的行為來改變他的習慣,以至於最後改變個性。

對待孩子的粗心問題,家長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能過分地指責和批評。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孩子粗心是與其心理發展水準相適應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粗心現象會越來越少。
延伸閱讀: 最“健康”的十種球類遊戲 請你跟我做遊戲:5-6歲 讓寶寶更聰明的手指遊戲 讓你的孩子玩玩紙遊戲 與13-15個月的寶寶做遊戲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