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不要錯過寶貝最初說話的時刻

咿咿呀呀的聲音就像音樂一樣悅耳。 當小寶貝們能夠發出這樣的“咕咕”聲時, 也正是他們的右半腦和具有語言功能的左半腦中某些部分發育最為重要的時刻。 神經元釋放出大量的神經細胞樹狀突, 這些樹狀突不斷增長, 又和其他樹狀突結合起來。 (感覺有點像在大腦中修建高架橋一般, 橋建得越多, 資訊空間涉及得越廣)我們知道右半腦負責形成那些帶有感情☆禁☆色彩且富有韻律感的詞彙與語調, 而左半腦則是控制發音是否清晰以及掌握詞量的中心。

無論是語句還是語調, 一切都離不開聽覺皮層的支持。

Advertisiment
只有聽覺神經更趨完善時, 寶貝才能更好地模仿出所聽到的聲音。

不過, 在有模有樣地模仿出成人的語句之前, 寶貝們還得經過一段自我音調探索期。 而且, 這個音調是全世界的嬰兒都通用的, 即全部是嘰嘰咕咕的咿呀聲。 為了使自己的聲音更迷人, 寶貝們還無一例外地都會加入一些只有小嬰兒才會有的特別的“嗯”、“啊”聲, 這樣就使得這個調調聽起來更像是一首懷舊的老歌了。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嬰兒6~10個月的時候, 這些小調和他們聽到的聲音沒有什麼關係, 因為即使是一個患有先天性耳聾的嬰兒在6個月大時也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 只是到了9個月就不再出聲了, 這說明聽力在咿呀學語到說出第一個字之間的日子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

Advertisiment
就好像大自然事先給我們準備了一輛語言跑車, 而且還額外贈送了一些燃油, 以備上路, 但是如果我們自己不繼續加油, 語言跑車便只能中途拋錨了。

在這個學語過程中有一個細小的環節需要多加注意, 即注意分辨寶貝說出的第一個字。 按研究者統計, 許多爸爸媽媽根本不清楚自家的孩子是何時說出第一個字的。 這多半是因為嬰兒起初的發音含糊不清, 以至於爸媽容易把它當成與其他的嗯啊小調一樣無意義的哼唱。 可是, 對寶貝而言, 如果他在經過千錘百煉後, 終於說對了一個字音, 可結果卻得不到聽眾的歡呼與鼓勵, 那麼他會覺得很無趣, 並有可能把這頭一個字擱下幾個月都不再說它,

Advertisiment
也許試著改說別的, 甚至會退回無意義的咿咿呀呀, 延遲幾個月再開口。

為了不錯過寶貝最初說話的時刻,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我們自己的耳朵鍛煉得靈敏無比, 在孩子開始發出無意義的兒語時, 注意聽他的發聲, 設法聽出他能發哪些音, 還不會發哪些音。 一旦養成注意聽的習慣, 就能在寶貝真正開始說話時給予正向的回饋。

另外, 還要多重複或模仿寶貝試著說出的字詞。 小寶貝們都喜歡被人模仿, 這樣他會更願意不斷嘗試各種發音, 進而促使自己提早學會說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