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你聽的懂寶寶的“

一兩歲的寶貝開始支使人了, 一會兒要做這個, 一會兒要做那個。 不讓做, 他會鬧騰, 忙不迭地做了, 他依然這也不是, 那也不是, 仿佛存心為了和你做對似的, 一副不把你折磨瘋誓不甘休的小模樣。

你是不是恨得牙根兒癢癢, 正想給他的小屁股蛋印上五個紅紅的手指印呢?寶貝究竟想要幹什麼?

豆豆一直都是個很乖巧的小女孩, 不過到她1歲5個月開始, 這個乖巧的小女孩可就太讓父母頭痛了。 她一會兒要這個, 一會兒要那個, 滿足她的要求吧, 她偏偏左也不是, 右也不是, 有時候急了就會大發脾氣。

Advertisiment
豆豆媽幾乎要被這個小傢伙折磨瘋了。 這天, 用奶瓶給豆豆喂完奶, 媽咪把奶藕放在茶几上忙別的事情去了。 媽咪剛一轉身, 豆豆立刻哭鬧起來, 指著自己的奶瓶一個勁地說:“奶瓶!”媽咪為她要奶瓶, 就把奶瓶拿給她。 可是豆豆又是搖頭又是擺手的, 媽咪以為她不要奶瓶了, 立刻把奶瓶放下, 誰知豆豆更加煩躁地哭鬧起來。 莫非她沒喝夠?媽咪剛拿起奶粉盒, 想要再給她;中些奶粉, 豆豆立刻又不高興地嚷嚷起來:“水水!”媽咪松了一口氣…一一唉, 原來她是要喝水。 媽咪倒了些水在奶瓶裡遞給豆豆, 可是豆豆還是不斷地說著水, 並且哭鬧起來。 就這麼折騰來折騰去的, 媽咪始終沒有能夠瞭解和滿足豆豆的需求。 而豆豆依舊反反復複指著奶瓶嚷嚷個不休。
Advertisiment

這個小東西, 她究竟要幹嘛呢?漸漸的, 媽咪沒有了耐心, 豆豆也越來越煩躁, 最終兩個人都大發其火, 一時間, 媽咪的呵斥聲, 豆豆的哭鬧聲響成一片, 好不熱鬧。

毫無疑問, 豆豆想要做的事情跟這個奶瓶有關係, 可是她究竟想要幹什麼呢?幸好保姆買菜回來, 看到豆豆哭鬧, 保姆立刻明白, 原來她是想用水龍頭裡的水把奶瓶洗乾淨。 直到保姆嘲來, 這場風波才算就此平息。

寶貝有哪些“話中話”

很多父母可能都有與豆豆媽類似的經歷:一兩歲的寶貝喜歡提要求了。 可是不管你是照著他的意思去做。 還是違背他的意願去做, 他都會大發脾氣, 讓人感到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是小傢伙不講道理。

Advertisiment
故意跟父母做對嗎?當然不是!本質的原因不在寶貝不講道理, 而在我們根本不懂寶貝表述自己的特別之處。 正是因為我們不瞭解他們語言能力發展的這些特別之處。 才會導致我們所理解的與寶貝真正所要表達的意思相去甚遠。 甚至出現南轅北轍的局面。 通常。 寶貝在表述自己的時候會有以下我們不太瞭解的特點:

1、用一個事物指代某種因果關係

一兩歲的寶貝提到某個事物, 他想要表達的也許並不是這個詞表面要表達的含義, 而是跟這個詞有著某種邏輯關係的另外的意思。

朋友家有個快2歲的小男孩, 叫天天。 天天常常說的幾個詞有“門”、“樓梯”、“藥”, 雖然是很簡單的幾個詞。 但是他用這幾個詞表達的意思卻非常的豐富。

Advertisiment
不瞭解他的人是沒法理解他真正的需求的。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小男孩表達自己的方式。 就會發現一兩歲寶貝表達自己思想的一些特別的邏輯:

實例一:“門!”

天天的“門”有很多的含義, 第一是指真正意義上的門, 二是指他被困在某個地方, 他要找一個“門”出來, 所以這個“門”還有“出口”和從什麼地方“出來”的含義。

實例二:“樓梯!”

天天的“樓梯”第一層含義當然還是“樓梯”, 第二層含義則是“高處”, 第三層含義是“要爬高”, 因為爬樓梯, 人的空間位置就會提離, 他就把“樓梯”這個詞跟一組有相關聯繫的概念掛上鉤, 因此, 當他想要爬離, 或者想要去夠放在離處的某個東西的時候, 他也會說“樓梯”。

實例三:“藥!”

Advertisiment

天天的“藥”字第一層含義是“吃藥”, 第二層含義則是他有點不舒服。 因為每次不舒服, 他都會吃藥。 他就會把身體的所有不舒服諸如痛、癢等都跟這個“藥”字聯繫起來。

2、用個別事物指代一類事物

一兩歲的寶貝有自己特別的邏輯, 他們常常把個別事物以及與這個事物相關的一類事物聯繫起來, 當成是同樣的事物。

所以, 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當我們告訴寶貝山坡上吃草的那只動物是一隻羊。

並且他也認識了羊這種動物之後, 我們恰巧看到了另外一隻在草地上啃食的動物——牛, 他會立刻很興奮地告訴我們:

“媽咪, 羊!”即便我們明明白白告訴他那不是羊, 是牛, 他仍然可能把他們混淆, 很堅定地先入為主地告訴你, 他看到的是一隻”羊”。 對這個年齡的寶貝來說。羊不再僅僅是羊,而是在草地上啃食的一類動物,包括牛,羊,馬。驢…… 對這個年齡的寶貝來說。羊不再僅僅是羊,而是在草地上啃食的一類動物,包括牛,羊,馬。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