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正在興起, 以韓國為例, 書店排滿了探討孩子理財教育的書籍, 電視裡也大量播出理財節目, 經濟體驗營、巡迴演講等企業的理財教育節目也種類繁多, 這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不過有一點卻讓人頗為擔憂, 那就是當全社會都在熱烈關注孩子的理財教育時, 父母的影響力是否會被削弱?
在這方面, 韓國的國民銀行研究所針對小學生的父母進行了一份問卷調查, 這份結果正好可讓大家來好好思考理財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種種問題。
調查結果中最讓人感興趣的是, 當問到父母:“孩子在未來生活中最應該具備的能力是什麼?”絕大部分的父母立刻回答:“理財能力。
Advertisiment
在“何時開始進行理財教育?”的問題上, 大多數父母回答為“小學畢業前”。 由此可見, 大家都把理財教育當做一件很緊迫的事情。 不過當問到“是否已在家裡進行理財教育?”時,
Advertisiment
進一步問到“沒有進行理財教育的原因是什麼?”時, 除了的父母回答“子女不感興趣”, 其他27%的父母回答為“父母的能力不足”。 當問到:“你認為誰來教育孩子比較適合?”一半以上的父母回答是“學校”, 選擇“家庭”的僅為, 綜合以上調查結果我們發現:
第一, “理財能力”比英語、數學重要。
第二, 由於孩子不關心理財, 家長也缺乏理財知識, 所以沒有進行理財教育。
第三, 基於上述理由, 父母希望由學校或老師來代替他們進行理財教育。
其實, 這只是家長一相情願的想法。 孩子的消費、儲蓄習慣深受父母影響, 很多父母並不知道自己在孩子的理財教育過程中, 扮演了多麼重要的角色。 關於“在養成消費和理財的習慣中誰的影響最大?”的問題,
Advertisiment
這裡有一項調查結果值得父母注意:美國儲蓄教育協會在1999年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 幾乎所有孩子都回答“是父母教他們理財知識, 並指導具體方法”。 不過在2001年, 用同樣的問題向家長進行調查時, 大多數父母的回答卻是“根本沒有對子女進行過理財教育”。
為什麼會有這樣截然不同的調查結果呢?這其實並不難理解, 孩子是在父母的“行動”中學到了理財知識, 而不是在父母的“言教”上。 因此不管父母本身有沒有意識到, 也不管這樣的行為是好是壞, 孩子確實從父母身上學到許多有關金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