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有家長發出如此感慨:一看到孩子那雙黑黝黝、水汪汪充滿期盼的大眼睛, 整個人都像充滿了無敵神力一般亢奮, 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趕緊幫他實現願望, 哪裡還顧得上考慮應該不應該!
他們無法拒絕孩子的任何要求, 更喜歡採用一些小手段去應付了事。 比如“我不能給你買這個玩具, 錢都在你媽媽那裡, 下次你找媽媽要”, 而很少會痛痛快快地說出“不可以”。 在孩子面前, 他們永遠扮演超級大好人。
只可惜, 在孩子心中, 這樣的大好人卻是一個缺乏力量的人。 和他們在一起, 孩子相信自己是強大的一方,
Advertisiment
很多截然相反的東西都是相互依存的。 從來沒有聽過“不”, 就無法確認什麼是“是”;從來沒有被限制的人, 反而體驗不到基於安全之上的真正自由。
想像一下, 當你去非洲埃及那些文化習俗與我們有很大不同的地方旅行時, 導遊的很多廢話你都不會太在意, 但如果聽到“以下這些行為在當地是禁忌, 千萬不能……”時, 你一定會豎起耳朵邊聽邊記。
因為只有確定了什麼是“不可以”的, 你才能確認:哦!只要我不做這些“不可以”的, 我再做任何其他的事情都一定是“可以的”。
所以, 當父母明令禁止孩子不可以玩火、不可以咬電線、不可以像爸爸一樣喝酒的同時,
Advertisiment
因此, 孩子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咬除了電線之外的物件, 去喝除了酒之外的所有飲料。 這就是限制帶來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