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 桐爸桐媽發生口角, 桐媽遂不再理睬桐爸, 自知理虧的桐爸上前哄勸, 可無論如何桐媽就是不答理他, 無奈之下, 桐爸只好先拿桐寶“說事”了――
他先圍著桐寶煞有介事地嗅了一圈, 之後深吸一口氣說道:“奶香味。 ”接著又嗅了一圈, 深吸一口氣說:“尿臊味。 ”桐寶對爸爸的行為很是好奇, 拿著花型牙膠讓他看, 桐爸就勢嗅嗅:“花香味。 ”最後, 桐爸嗅嗅桐媽, 一本正經地說:“火藥味。 ”
吵架的學問
父母吵架對寶寶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不言而喻, 可畢竟人非聖賢, 相信沒有哪對夫妻能真正做到幾十年如一日地相敬如賓、舉案齊眉,
Advertisiment
學問一: 吵架時儘量避開寶寶
吵架不能避免, 那麼就儘量避免當著寶寶的面吵架吧。 父母發生矛盾時, 應儘量制怒, 有什麼問題要等寶寶離開後, 再進行溝通。 但千萬不要冷戰, 因為那樣會給寶寶帶來更大的心理傷害, 寶寶會不知所措, 甚至認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 長此以往, 便會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
學問二: 吵架後要當著寶寶面和好
爭吵過後, 問題說清了, 誤會解除了, 爸爸媽媽之間就能輕鬆地“一笑泯恩仇”了, 但這時切記不要忽略了寶寶的感受, 記住好好安慰一下受驚小人兒的情緒。 媽媽要鼓勵寶寶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
Advertisiment
學問三: 要勇於承認錯誤
記得一次桐爸桐媽吵架, 桐爸大聲地斥責桐媽“神經病”, 桐寶聽後便急匆匆地去找外婆求助:“快去救媽媽, 她生病了!”外婆問清原委後進行了解釋, 本以為事端就此平息, 誰知桐寶竟將“神經病”當成了自己的口頭禪, 針對此事, 桐爸又專門向桐寶承認了錯誤:“爸爸說了錯話, 以後一定注意。 ”桐寶的“吵架後遺症”才算徹底痊癒。 父母是寶寶們的“榜樣”, 語言、行為、甚至連“吵架”都可能成為寶寶們模仿的對象, 所以家長們一定注意吵架時不要“口不擇言”, 更不要一句“這種話大人能說小孩不能說”就把自己的不良言行敷衍過去,
Advertisiment
專家支招
如果夫妻之間的矛盾真的不能調和, 到了不得不分道揚鑣的時候, 單親父母也不要沮喪, 因為你仍可以盡自己的努力為寶寶提供一個健康的生活空間, 讓他們茁壯成長――
法寶一: 讓寶寶瞭解離婚後你們仍是他的父母
在傳統離婚橋段中通常會有這樣的情節――父母離婚後, 會看似民主地讓寶寶選擇跟爸爸還是跟媽媽, 好像選了其中一方, 他日後的生活就跟另一方毫無關聯、老死不相往來了似的。 其實完全不必這樣, 父母分開後, 無論寶寶跟哪方生活, 另一方都要讓他知道:“我們雖然不住在一起了, 但我還是愛你的, 這一點永遠不會改變!”
法寶二: 不要在寶寶面前詆毀對方
Advertisiment
有的父母分開後, 一方或盡己所能歷數對方的不是, 這樣做會讓寶寶很受傷, 甚至會對他成人後的婚姻生活產生影響, 所以即使對方對你造成了萬般傷害, 也儘量不要在寶寶面前提及。
法寶三: 不要過度溺愛寶寶
有的父母離婚後, 認為自己對不起寶寶而對他們加倍溺愛, 其實這樣做也是不可取的, 父母千萬不要為了贏得寶寶的愛而盲目讓步, 放棄了自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