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常吵架有害孩子的健康?
基本上, 爸媽常吵架對於是占了絕大多部分。 每天爸媽與孩子同時相處才短短幾個小時, 但有些爸媽一天就吵2次, 孩子長期處於這種壓力之下, 會有何影響呢?然而, 關於吵架的頻率, 一星期吵幾次才算是「常」吵架?
楊淑芬老師指出, 這個答案是十分主觀的,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感受, 爸媽應該多觀察與詢問孩子的感受。 另外, 除了吵架的頻率之外, 吵架的強度也應該注意。 然而, 爸媽常吵架對於孩子到底有哪些影響呢?以下將從三方面來討論。
生理面
面對爸媽吵架, 每個孩子的身體狀況不同,
Advertisiment
心理面
黃名璽職能治療師指出, 對於年紀小的孩子, 面對爸媽吵架的心理反應就是害怕, 每天處於恐懼之中, 對於心理發展與心智成熟, 當然是會有負面影響。 而大一點的孩子就會擔心不知道什麼時候爸媽又要吵架了, 因而容易害怕、憂鬱、焦慮。 除此之外, 也可能會出現以下的心理反應:
Advertisiment
‧容易自卑:孩子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處理爸媽的吵架問題, 也會覺得為什麼我的爸媽和別人的爸媽這麼不一樣, 因而產生自卑心情。
‧對於批評產生過度敏感:這是因為常聽到爸媽互相指責, 孩子也會擔心自己是否做錯事情, 因此只要聽到一點批評, 就有過度反應。
‧追求過度的完美形象:孩子會覺得如果我凡事都做得很好, 就不會讓爸媽不高興而吵架, 因而事事希望達到100分。
外顯行為面
爸媽常吵架的影響從心理層面也會轉化成外顯行為。 楊淑芬老師指出, 像是追求過度完美形象的孩子就可能會變成有強迫性行為, 如:擔心自己很髒而反復洗手;孩子也可能做事很容易分心, 這是爸媽常吵架讓孩子的心裡有很多事情需要擔憂。
Advertisiment
‧睡眠困擾
爸媽常吵架也可能會讓孩子出現睡眠方面的困擾, 孩子心裡有著太多需要擔心的事情而不容易入睡──「在睡著的當下, 會不會發生什麼意料外的事情?」這都是因為對於環境的不安而產生。 有時候還會做惡夢, 甚至夢遊, 對於平常生活無法解決事情, 可能會透過惡夢或夢遊來呈現。
‧退化行為
孩子可能會出現退化行為, 也就是原本已經學會的行為, 突然不會了;或是已經沒有出現過的行為, 後來又出現了, 如:尿床、咬指甲、吸手指…等。 有些孩子出現退化行為是因為在生活之中有太多事情是他們無法解決的, 因為無法解決, 而出現防衛機制;透過退化方式來呈現孩子的無能與無奈。
Advertisiment
‧偏差行為
對於已經有了人際關係的孩子, 就容易出現衝突、暴力的行為或是說謊、偷竊…等偏差行為。 曾有一研究對於小學一年級的學童進行家庭問卷調查, 當這群孩子為小學六年級之際, 再觀察孩子表現, 就會發現常吵架家庭的孩子出現異常或暴力行為的比例較多。
‧人際困難
人際關係也可能會有些困難, 因為若是爸媽常吵架, 孩子看到的是人與人之間常會有衝突, 因此選擇自我孤立──「如果我和別人沒有往來, 就不會產生衝突!」因此, 在學校可能沒有朋友, 常常都是一個人行動。
另外一個人際困難的原因是孩子不知道如何處理衝突而常有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