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做心理諮詢時, 經常聽到家長怨, 說孩子不聽話, 一件事講好幾遍也聽不進去, 講多了, 孩子又嫌自己煩。 其實, 愛嘮叨的家長應該先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別只盯著孩子的缺點
從心理學上分析, 孩子是心理和行為的不成熟個體, 家長必須對他們加以正確的指導和培養。 但是, 家庭教育中常見的問題是, 父母對孩子寄予厚望, 為了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 在孩子耳邊不停地叮囑、提醒。 但這種做法往往收效甚微, 甚至適得其反, 使孩子產生厭煩情緒, 還容易挫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有些家長眼睛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
Advertisiment
另外, 嘮叨的家長往往是缺乏自信、性格軟弱的人, 對自己講出去的話、做了的事不放心, 才會一次次地重複。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這種嘮叨的環境裡, 每天面對軟弱、緊張型性格的父母, 長大後也很難形成良好的個性。 所以, 嘮叨不但不能達到目的, 還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家長應該瞭解怎麼才能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批評的話不宜多
首先,
Advertisiment
學會尊重孩子也很關鍵。 自尊心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 如果自尊受到傷害, 他們會產生心理障礙, 如自卑感和對抗心理等。 因此, 父母必須時刻注意保護並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在生活中, 注意孩子的點滴進步, 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 對孩子的缺點和錯誤要寬容,
Advertisiment
注意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嘮叨, 歸根結底, 是不懂交流的表現。 和孩子交流時要充滿愛心和親切感, 態度和藹。 時間最好選在吃飯時和睡覺前, 因為這是孩子情緒最為平穩的時候。 我認識一個母親, 她從孩子很小時, 就注意和他的情感交流。 每天在孩子上床時都要問問他:“今天過得開心嗎?”孩子長大後, 就形成了在睡前和父母溝通的習慣, 有什麼不順心的事也願意告訴父母。
Advertisiment
最後要提醒父母, 對孩子講話也要經過大腦過濾, 要講在點子上, 不要信口開河。 說出去的話、下達的命令要算數, 不能出爾反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