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嘮叨對孩子的十大致命毒害
第一, 父母嘮叨, 是採取了跟不上孩子發展節奏的教育方式。 當父母遇到孩子的問題, 或是認為孩子一定要記住的事情, 如果多次進行重複, 這對已有自我概念的孩子來說, 等於忽視孩子的感受和他們面子。 過時的教育方式不會有什麼效果, 不僅自己白費口舌、勞而無功, 還必然引發孩子的負面情緒, 或出現家長眼中的“不聽話”。 參見《案例分析:好教育要適應孩子的節奏》。
第二, 父母的嘮叨, 會使家長失去傾聽。 在許多時候, 家長看到孩子的問題, 往往是孩子天性的表現,
Advertisiment
第三, 父母的嘮叨, 屬於一種看不起人的、不尊重他人的交流方式。 一般情況下, 給孩子適當的提醒是有必要的, 可父母的無休止的嘮叨, 就等於變相的單方面指責, 絲毫沒有尊重和認同的意味。 有時孩子明明自己可以做的很好, 父母的嘮叨就等於把功勞拿走了, 而當做錯時, 父母的嘮叨又變成先見之明, 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極大傷害。
Advertisiment
第四, 父母的嘮叨, 會使親子溝通出現斷裂, 孩子失去對家的眷戀。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嘮叨不僅傷害親子關係, 也使父母的焦慮和壓力延伸到了孩子身上。 如果家長還像小時候那樣管教孩子, 只能加深親子關係的裂痕。 於是, 本來應該成為避風港的家, 在孩子眼裡反成為“風暴”中心。 等到了青春期, 孩子會發生“出走”現象。 參見《怎麼判斷親子關係是否良好?》。
第五, 父母的嘮叨, 會使孩子產生不自信。 嘮叨, 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不信任和帶有指責的表現, 是家長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將自己的期望和不滿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 長此以往, 父母的不自信就傳遞給孩子, 他們會承受巨大心理壓力, 嚴重的會使孩子產生不自信。
Advertisiment
第六, 過度的嘮叨, 使孩子感覺到被控制。 父母的絮叨, 明顯表現出佔據了強勢地位, 孩子就算想說也沒有招架之功, 更別說有反抗了。 如果父母過於控制孩子的生活, 是一種很自私的表現, 並非真的是為孩子好。 可是, 那裡有壓迫, 那裡就有反抗, 孩子由於力量原因, 可能暫時不會爆發, 等到青春期來臨, 也等於是火山要爆發了。 參見《強勢母親會讓兒子沒有男子氣》。
第七, 父母的嘮叨, 很容易使孩子獲得“免疫力”, 並親子關係受損。 嘮叨和農藥一樣, 過度使用就使蟲子產生免疫力, 孩子反復聽到家長的同樣的話, 一旦習慣就內心開始抗拒。 當家長一說,
Advertisiment
第八, 父母的嘮叨, 是扼殺孩子責任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家長不停的嘮叨和說教, 容易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 他們認為反正有人會提醒, 便不會用心做事。 而當問題出現以後, 就會把責任推到家長身上, 成為典型的外歸因。 所以, 長期被嘮叨的孩子, 缺少責任感和獨立意識, 變得懶惰、散漫, 通常會唯父母是瞻, 難獲得個性自由和全面發展。 參見《教養壞習慣:說太多的“不”》。
第九, 父母的嘮叨, 是消極思維方式和不健康生活態度。 嘮叨是父母自己對生活經歷的看法, 甚至是有許多的偏見、誤解和不滿,
Advertisiment
第十, 父母的嘮叨, 是一種變相的比較和貼標籤。 父母經常會借嘮叨進行“宣洩”, 直接引用和重複別人的話, 或借別的孩子的長處來說自己孩子的問題。 比如, 老師對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評價, 都會“鸚鵡學舌”般地對孩子“述說”。 於是, 嘮叨就變成了時時的對比, 讓孩子總感覺到不如別人, 很有可能會“破罐子破摔”, “聽話”的孩子很受傷!參見《亦正亦邪的給孩子“貼標籤”》。
所以, 會教育孩子的父母, 是寬容、寬鬆、寬厚的, 而不是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指手畫腳。好父母會尊重孩子,變“說”為“聽”,只是對孩子提出原則性建議,這樣才能獲得孩子的信任和認同。反過來,如果孩子長期被嘮叨,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以及逃無可逃的處境,他們就會啟動“選擇性失聰”來保護自己。這樣,家長的教育就不起作用了。
而不是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指手畫腳。好父母會尊重孩子,變“說”為“聽”,只是對孩子提出原則性建議,這樣才能獲得孩子的信任和認同。反過來,如果孩子長期被嘮叨,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以及逃無可逃的處境,他們就會啟動“選擇性失聰”來保護自己。這樣,家長的教育就不起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