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以童心來對待孩子?這個問題也許許多父母並不理解是怎麼回事。 每位父母總希望孩子能乖乖的聽話, 並一味的要求孩子按自己的相法來做, 但往往事與願違, 孩子總是按照自己的自己去做, 看起來很不懂事、不聽話, 記父母很是苦惱。 其實, 家長如果懂得用童心來對待孩子, 在相處起來則容易的多。
父母如何以童心來對待孩子?關鍵在於父母與孩子相處時, “暫時”回到童年世界中去, 把自己的心理位置“暫時”換成孩子的心理位置, 並以此提高自己對孩子童心的領悟力。 以下幾點可以幫助到各位父母:
Advertisiment
1、對孩子所做的事情要充分的理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心理活動, 但他們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 例如他們熱衷於遊戲, 不管父母認可不認可, 遊戲總是他們的主導活動。 即使是在入學以後, 他們也不會離開遊戲活動。 這時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遊戲強硬的阻攔, 因為會感覺孩子越玩心越野, 所以就試圖束縛其手腳, 但到後來只能造成對孩子童年的剝奪。 當然對孩子的遊戲進行引導和安排是必要的。 但是, 什麼是充分的理解的呢?充分的理解就是要儘量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興趣、孩子的情緒等, 也就是說要懂得孩子的心理體驗和心理表現方式, 不能依自己的主觀經驗, 來看待孩子的所做所為。
Advertisiment
2、對孩子的心理變化要靈敏的感受到
如何能用童心來領情孩子的對童心?父母要知道這個領悟力並不能僅停留在對孩子的充分理解上, 否則, 將仍然是被動的。 孩子有自己的情緒和思想問題。 例如他們在需要得不到滿足, 願望難以實現, 或者在遊戲等各種活動中遇到了某種困難時, 情緒就會出現波動, 思想就會受到一定的困擾。 這種波動和困擾, 父母是否能靈敏地予以及時體察和感受, 並設法在極其自然的情景中加以幫助解決, 就成了童心領悟力又一個重要的標誌和體現。
常有這樣的情況, 有些父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 但對孩子的情緒和舉動缺乏敏感性, 不能於細微之處敏感地發現和觀察到孩子的心理變化。
Advertisiment
3、對孩子的母愛之情也要適度
首先要做到對孩子的母愛不要過度。 母愛對於孩子的心理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離開了熾熱的母愛, 父母和孩子之間感情的紐帶就會斷裂, 就會形成日後難以填補的心理空間。 所以母愛對於孩子來說是必需的,
Advertisiment
4、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也要合理
哪個父母對孩子都會有所期望, 但需要注意的是對孩子的期望一定要合理, 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做到這樣做到那樣。 但是, 期望如果脫離孩子本身的心理發展水準和承受能力, 一律要求他們成“龍”成“鳳”, 不但不切合實際, 而且還會使他們的正常心理嚴重受挫。 而一旦受到挫折或打擊, 他們便會失去信心,
Advertisiment
以上種種說明, 父母對待孩子是一定要知性, 不能感情用事。 而父母如何以童心來對待孩子就顯得尤為重要, 父母們都應該上好這一課, 當然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 所以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 父母除了平時與孩子多相處以外, 還可以與有經驗的同齡人學習, 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