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被稱為“創造人類健康人格的工廠”。 孩子的人格健康, 不僅關係到孩子身體的發育, 而且決定著孩子今後的人生走向。 如何保證其人格健康發展呢?父母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
發展心理學認為, 心態決定命運, 細節決定成敗, 習慣成就未來。 良好的習慣的形成, 往往在孩提時代。 所以從小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形成初步的時間和紀律觀念。 讓嬰幼兒按時起床、吃飯, 如果孩子不配合, 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要上班, 不能遲到, 而不要遷就孩子。 適當的約束可以避免孩子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意識。
Advertisiment
2、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
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培養孩子健康人格作用巨大。 和諧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兒童生活態度積極、主動, 他們能自覺地參與到家庭活動中。 父母之間的互相愛護、關心、體諒;父母對長輩的體貼、尊重、照顧;父母對孩子嚴愛適度, 有要求, 有疼愛, 能夠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親切、責任感等積極情感。 然而, 如果生活在充滿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 如家庭成員關係不和, 經常吵架, 在這種環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 對人不信任, 有的甚至會有攻擊性行為或暴力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 才能去影響孩子。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中,
Advertisiment
家庭被稱為“創造人類健康人格的工廠”。 孩子的人格健康, 不僅關係到孩子身體的發育, 而且決定著孩子今後的人生走向。 如何保證其人格健康發展呢?父母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
3、保護自尊心, 增強自信心
孩子雖小, 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有自己的願望和愛好。 家長要學會洞察兒童內心世界, 要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和孩子交流, 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
Advertisiment
4、要培養孩子生活的獨立性
現階段的孩子, 多數是獨生子女, 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陽, 吃、喝、玩的條件都是家中最好的。 但是由於父母的過度保護, 認為孩子只要專心學習就行了, 其他的事都由父母包辦代替, 導致孩子“飯來張口, 衣來伸手”, 根本沒有生活自理能力。 久而久之, 孩子過分依賴, 長大了容易形成依賴性人格障礙。
5、注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和愛心
交往能力對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 現在的孩子沒有兄弟姐妹,
Advertisiment
活潑開朗的性格對於孩子的一生都有利, 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會遇到一些挫折, 這時, 父母不應用指責、批評的語言, 而應多用鼓勵的口吻引導他們, 讓他們始終保持活潑、開朗。
小編總結: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學習與適應環境的能力, 學習中主動學習, 主動參與到集體生活。 注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和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