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可以架起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橋樑,這是家長與孩子維持感情最好的方法,而且是絕佳的行為示範。 若孩子能感受父母率直不扭捏的道歉, 他可能會發現自己也比較容易做相同的事。
尊重孩子, 肯定他們的能力——讓他們瞭解, 父母不是聖人, 也會說“對不起”的話。
如果父母容易發脾氣或吼叫, 或者對孩子作錯誤判斷的時候, 就說“對不起”, 這樣對親子溝通是有益處的。 孩子很可能也聽過父母做相同的指控, 讓他明白父母也會犯相同的錯誤對他具有啟發性。 在揩出孩子對問題該負的責任之前,
Advertisiment
今天天氣非常嚴寒, 媽媽和兒子武斌準備出門。 他花了太久的時間才穿好衣服, 媽媽強迫自己耐住性子。 武斌非常努力地想達到自立的目標。
武斌拿毛皮外套時, 媽媽就等在前門。 結果, 他馬上穿著他最喜歡的外套出來, 那是一件鮮藍色適合在氣溫二十度時穿的外套。
媽媽實在受不了了。
Advertisiment
“可是我沒找到啊!”武斌抽泣著說, “我找過了。 ”
“一定在那裡, ”媽媽氣呼呼地硬是說, “如果你要穿這件衣服不是不可以, 不過你得看看天氣有多冷。 現在去拿你的毛皮外套!”
“不在那裡嘛!”武斌吼叫出來, “不是跟你說了嘛!”
“開什麼玩笑!我都是把它掛起來的啊!”媽媽爭辯著說。
“如果給我找到, 我就……”
果然不在那裡。 突然媽媽想起來為什麼不在那裡的原因, 它擺在媽媽的車裡。 因為前一天武斌太熱, 把它急著脫下來的。
媽媽轉頭看到武
斌瞪著自己, 一副義正詞嚴“我老早就說過”的模樣。
不過, 武斌眼裡泛著淚光。 “小斌, ”媽媽靠向他蹲下, “媽媽錯了, 我應該相信你才對, 你把它留在車裡了。
Advertisiment
“我早就跟你說了呀!”他強調說, 眼淚撲簌簌地滑了下來。
“是籲!”媽媽肯定他作的判斷, “你的確那樣說過, 是我不信任你。 你沒說錯。 你是應該生氣我沒有聽你的。 ”武斌猛點頭。 “來!”媽媽說著, 握著他的手, “我們去車庫。 我們到車裡穿外套, 好不好?下次我會聽小斌的話。 小斌很聰明, 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
武斌握著媽媽的手, “對呀!”他說道。
許多人羞於道歉。 他們寧願游走於愧疚, 或者自圓其說辯解自己的無辜。 父母能承認自己的錯等於告訴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誠實的重要’I生, 也就是說, 能夠接受人都會犯錯的事實, 並表現出坦陳犯錯那種泰然的感覺。 這個故事中母親的道歉是真誠而急時的,對武斌今後的成長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