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如何對寶寶正確使用冷敷法

冷敷去疾保健康的機理在於它可使局部或全身小動脈收縮, 減少血流, 減輕局部充血、出血, 降低細菌活力, 繼而可抑制炎症擴張和化膿, 達到止痛、止血、消炎和退熱的效果。 冷敷還可用於全身降溫和鎮靜。

冷敷法適用於局部軟組織損傷早期, 可防止皮下出血或腫脹以及扁桃體摘除術後、鼻出血、高熱和牙痛等。 但是不適於慢性炎症或深部組織化膿, 以免使局部血流量減少, 影響炎症的吸收。 凡對冷過敏者, 忌用冷敷。 常用的冷敷方法如下:

①濕冷敷法。 將小毛巾折疊成損傷部位大小, 放在冰水或冷水中浸濕,

Advertisiment
擰成半幹(以不滴水為度), 敷蓋於患部。 每隔3~5分鐘更換1次, 連續15~20分鐘。 如用於降溫時, 除頭部冷敷外, 還可在腋、肘、膝窩和腹股溝等大血管處同時應用冷毛巾濕敷。

②冰袋法。 將冰塊砸成核桃大小, 放于盆中用冷水沖溶冰塊的棱角, 以免損壞冰袋或使患兒感到不適。 冰袋中放入一半冰塊, 加少許冷水。 將冰袋平放於桌上, 一手提高冰袋口, 另一手輕壓袋身, 以排出袋內空氣, 將蓋擰緊、擦乾, 外用毛巾或布套包裹, 放在患兒冷療部位。 若無醫用冰袋, 也可用家用熱水袋或雙層塑膠袋代替使用。 高熱病兒可敷頭部(前額)或體表大血管處, 如頸部兩例、腋下、腹股溝等處。

枕後、耳廓、陰囊處不宜冷敷, 以防凍傷。 心前區忌冷敷, 以防心律失常。

Advertisiment
腹部忌冷敷, 以防腹瀉。 足底忌冷敷, 以免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縮, 影響散熱。 麻疹、風濕性關節炎和體質很差的患兒也不宜用冷敷。

冷敷後要注意觀察患兒局部皮膚顏色有無改變及局部有無麻木感, 如有上述症狀則應暫停冷敷。

③酒精擦浴法。 酒精具有揮發性及刺激皮膚血管擴張的作用。 因此, 在擦浴時可吸收並帶走大量的熱量, 是一個散熱能力很強的方法, 多用於高熱病兒。

將95%酒精100毫升加水200毫升, 配製成30%左右濃度的酒精溶液;用70%酒精加水至倍;也可用60度白酒加水至倍(即60度白酒150毫升加水150毫升)。

擦浴前先置冰袋(或濕冰小毛巾)於頭部, 露出一上肢。 下墊大毛巾。 操作者將浸透酒精溶液的小毛巾擰至半幹, 纏在手上呈手套式樣。

Advertisiment
以離心方向邊擦邊按摩, 自頸部(側面)沿上臂外側擦至手背;自側胸經腋窩沿上臂內側至手掌。 擦畢用大毛巾擦乾皮膚。 然後, 用同樣方法擦另一側上肢。 每側上肢各擦3分鐘。

露出一側下肢, 墊上大毛巾, 從髂骨開始沿大腿外側擦至足背;再從腹股溝沿大腿內側擦至腳心;然後從腰、腋窩擦至足跟, 擦畢用大毛巾擦乾皮膚。 再用同樣方法擦另一側下肢。 每側下肢各擦3分鐘。 然後為患兒穿好衣褲、蓋被。

擦浴半小時後測量體溫、脈搏、呼吸, 如體溫降至38.5℃(肛溫39℃)以下, 應撤去頭部冰袋。 擦浴過程中如患兒寒戰(發抖), 面色蒼白, 脈搏或呼吸有異, 應立即停止操作, 並給些熱飲料。 禁擦前胸區、腹部、頸後、足底, 以免冷的刺激引起末梢血管收縮影響散熱。

Advertisiment
擦至腋下、肘窩、腹股溝、膝窩等大血管附近時要稍停留, 以提高降溫效果。 在酒精擦浴降溫的同時, 耍避免過多暴露患兒, 以免受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