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如何幫助寶寶學習爬樓梯

寶寶20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學習走臺階上下樓梯了。 然而, 生活中一些爸爸媽媽卻喜歡抱著、背著寶寶走樓梯, 這樣確實保護了寶寶不會跌倒, 也節省了上下樓梯的時間, 但爸爸媽媽卻沒有意識到, 寶寶失去了一個鍛煉的好機會。 因為對於寶寶來說, 走樓梯這個簡單的活動好處很多。

通常寶寶在20個月左右的時候就能夠爬上爬下了, 到了20個月就已經能夠自己上樓梯了, 寶寶上下樓梯的能力與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 住樓房的寶寶比住平房的寶寶更早掌握爬樓梯的技巧。

上樓梯不僅可以鍛煉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身體的平衡能力.而且需要勇氣和膽量。

Advertisiment
寶寶會走以後就可以練習上樓梯。 開始時選擇較矮的臺階, 或用3個相差5~10釐米高的紙箱裡面裝上書或其他硬物靠在牆上讓寶寶練習。 開始的時候, 爸爸媽媽要扶著寶寶的腋部, 幫助他提起身子並向上抬腳, 漸漸地就改成拉著他的肘部幫助他使勁, 慢慢地就可以拉著一隻手, 幫助他保持身體平衡, 但是不要起支持作用。 寶寶每上一級臺階, 都要給予“你真棒”的鼓勵, 爸爸媽媽要與寶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

當寶寶能牽著大人的手兩步上一級臺階後, 就要讓他練習獨自扶牆或欄杆上樓梯。 爸爸媽媽可以用一個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樓梯的平臺上, 讓他站在只需邁一級臺階就可以上平臺夠取玩具的樓梯上,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在一側保護:等寶寶掌握了這個技能後, 再讓他上兩級、三級臺階以上才能夠取玩具:然後再用較高的平常樓梯(臺階約15)16釐米高)練習。

媽媽領著寶寶上樓梯

寶寶通常會由於害怕而不敢爬樓梯, 這時候媽媽就需要用手領著, 增強寶寶的信心。 當寶寶技術熟練後, 媽媽才可以放開手讓寶寶自己爬樓梯。 下樓梯比爬樓梯危險性大得多, 因此媽媽要確定寶寶能夠自己下樓後才可以完全放手。

足夠時間

樓房內的樓梯高度對寶寶是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在寶寶在爬樓梯過程中媽媽不要著急, 也不要給予寶寶過多的幫助, 儘量依靠寶寶自己的能力來完成爬樓梯的動作。

Advertisiment

樓梯比賽

為了增強寶寶爬樓梯的動力, 媽媽可以與寶寶來一場爬樓梯比賽。 媽媽要在寶寶身後或旁邊, 用手護住寶寶身體的後方, 以防止寶寶摔到。 下樓梯時媽媽很難有效防止寶寶摔到, 因此下樓時媽媽最好不要與寶寶進行遊戲比賽。

樓梯越爬越高, 意志越練越強

從某種角度上講, 兩者有種天然的默契。 剛開始學上下樓梯時, 寶寶會有一定困難, 但如果他能從大人的鼓勵、支持中得到勇氣, 克服摔倒帶來的心理上的恐懼和身體上的疼痛, 就能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登上第一級。 隨著級數的增加, 他的視野漸漸擴大, 不用再仰頭看著樓上在心裡打問號了, 可以自由自在地走上去看個究竟了, 他就會充分感受到控制自己身體所帶來的喜悅,

Advertisiment
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最新研究的發現, 不斷激發寶寶克服困難繼續攀登、探索, 日復一日, 寶寶會漸漸養成膽大、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優良品質。 走樓梯有利於寶寶動作的發展

人在上下樓梯時, 首先必須活動膝關節, 同時必須調節身體的平衡。 因此, 對於急需發展自己動作技能的寶寶來說, 上下樓梯不但是一頊關節活動, 而且是一項很好的平衡活動。

剛學上樓梯的寶寶, 只有借助樓梯的扶手或大人的牽引才能使自己保持平衡.這是因為, 寶寶的肌肉缺乏鍛煉, 站立不穩a但經常鍛煉之後, 他慢慢就會變得膝關節活動靈活, 肌肉結實有韌性, 且大腦控制系統經常受到動作指令的刺激也變得特別敏捷,

Advertisiment
眼、手、腳協調能力增強, 從而逐漸反應靈敏, 活動自如、輕鬆, 能自然地甩動雙臂在樓梯上跑上跑下了。

19~20個月這個時期, 可以練習寶寶在椅子上爬上爬下:也可以鍛煉寶寶倒退走, 還可以和寶寶玩追人遊戲, 鍛煉寶寶平衡靈活能力。 可以與寶寶玩捉迷藏、找媽媽的遊戲.在追逐玩耍中有意識地讓寶寶練習跑和停, 漸漸地寶寶學會在停之前放慢速度, 使自己站穩。 逐漸使寶寶能放心地向前跑, 不致於因速度過快, 頭重腳輕而向前摔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