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的過激行為?

父母如何應對孩子的過激行為?(配圖)

有的媽媽看到周歲前的孩子發脾氣亂扔東西、用頭撞牆, 就認為“我家寶寶在自殘”, 緊張地去醫院諮詢。 其實, 這樣的舉動並不是孩子在自我傷害, 只是因為他沒有完全具備調節消極情緒的能力。

周歲之前, 孩子的任務就是學會生理性的自我調節, 包括負面情緒的調節。 如果孩子表現出的消極情緒達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就表明孩子到了應該學習調節情緒的時期了, 父母對此要正確理解。

就像有斷奶期一樣, 在情緒發育的過程中, 孩子也有一個表現厭惡和負面情緒的階段,

Advertisiment
這是孩子發育過程中的自然現象。 雖然存在個體差異, 但2歲前的孩子不可能完全掌握調節衝動的能力, 還處於熟悉和學習的階段。 因此, 周歲前的孩子只會用過激行為表現與憤怒相關的情緒, 對於這種現象, 父母要給予理解。

把自己撞得鼻青臉腫

周歲前的孩子常常用頭撞牆或地板, 這種行為會在孩子2歲以後自然消失。 幸運的是, 撞得再重也極少出現腦損傷的情況。 但是, 為防止出現意外, 事先把墊子、海綿等放置在孩子經常會磕碰到的地板上或牆壁前。 另外, 要準備一些有趣的玩具或遊戲, 在看到孩子有類似行為的時候, 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糾正孩子的過激行為

當媽媽看到孩子因為無法調節情緒而採取過激行為時,

Advertisiment
應該怎麼辦呢?首先, 媽媽要穩定住自己的情緒。 媽媽不可能對孩子的哭鬧行為熟視無睹, 可如果媽媽也表現得情緒激動或憤怒發火, 孩子就會受到更大的刺激, 很難平靜下來。 在孩子發脾氣或表現出憤怒的時候, 媽媽應該默默注視孩子, 等他自己舒緩情緒。 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是這個階段非常重要的任務。

當孩子平靜下來以後, 媽媽要和孩子一起清理混亂的現場和被破壞的物品, 讓孩子明白做錯事要負責的道理。 通過這樣的過程, 可以幫助從因為發脾氣產生的負罪感和擔心媽媽不再愛自己的不安感中解脫出來, 減少產生負面的自我認識的可能性。

即使孩子聽不懂也要講道理

Advertisiment

即使孩子還聽不懂很多話, 媽媽也要讓他明白他的行為是錯誤的。 周歲前後的孩子還不能完全聽懂媽媽的話, 但是通過媽媽的表現或動作能夠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如果耐心地給孩子講道理, 孩子也會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事。 媽媽講完道理後, 要一如既往地抱抱孩子, 讓孩子知道雖然他做錯了, 但媽媽能夠理解他的行為, 而媽媽對他的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這一點對孩子非常重要。

在所有的注意事項中, 最重要的是媽媽要自始至終地保持平靜心態。 在安撫孩子的過程中, 如果媽媽突然發火或者覺得筋疲力盡而徹底放棄的話, 就無法培養孩子調節情緒的能力。 孩子調節情緒的這種能力需要經過幾個月,

Advertisiment
甚至超過1年的時間才能培養出來。 媽媽應該充分理解這一點, 為了孩子能夠具備調節負面情緒的能力, 要一直在孩子身邊, 給予孩子溫暖的呵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