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如何把握早教的自由與紀律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已經意識到, 孩子的教育必須從小抓起, 那麼父母們該如何把握早教呢?

父母如何把握早教的自由與紀律
自由是給寶寶的發展機會, 紀律是對寶寶的成長保護。
寶寶首先需要自由的發展環境, 寶寶在不同的月齡 , 在生理與心理會有不同的發展需求, 父母要根據寶寶的需求提供適時適性的環境條件, 要做到這點, 實際上比較難的。
父母們多以自己的想法來規劃寶寶的發展, 以大人 的準則來衡量寶寶的行為, 在大人眼裡, 寶寶只是個孩子, 缺乏鑒別能力,
Advertisiment
只喜歡玩;
而寶寶卻有很強的自我意圖, 他很清楚自己需要做哪些“工作”, 需要得到大人的哪些配合, 他有自己的“工作準則”, 並不希望受到大人的干擾。 當父母不以俯瞰的姿態, 而以蹲下來平等的姿態看待寶寶, 那麼寶寶容易獲得真自由。
其次寶寶需要遵循紀律與規範, 人的發展依賴於社會群體, 而社會為了保障公平與自由, 制訂了許多行為與道德規範, 讓個人去服從, 遵循規範的, 就獲得安全與自由, 相反, 就失去安全與自由。
因此, 在這些行為與道德規範面前, 我們又必須教育寶寶去遵循。 比如, 在寶寶眼裡, 怎樣過馬路都可以, 而父母必須告訴他要看紅綠燈, 要走斑馬線, 這顯然限制了行走的自由, 但對寶寶是一種保護。
Advertisiment

自由讓他獲得社會的安全
寶寶開始不聽話的階段, 是他個體意識發展的階段, 他開始獨立、擁有個性, 不願隨意聽從別人的安排, 而是憑藉自己的判斷與思路來為人處事。
父母通常在一歲多時發現寶寶開始我行我素, 在兩歲時尤其明顯。 多數父母已習慣于讓寶寶聽從自己的指令, 凡事替他作安排, 一方面是出於父母之愛, 總想幫他做得更多、學得更好, 另一方面出於自我意識 的狹隘, 總是從自己的想法出發, 讓寶寶服從于自己。 因此, 當寶寶開始獨立思考的時候, “不聽話”的衝突就油然而生。
父母應該坦然面對這種衝突, 不要產生衝突, 就條件反射式地利用強勢的懲罰手段來解決, 這樣可能使寶寶將來成為唯唯諾諾缺乏主張的人,
Advertisiment
也可能使他成為陽奉陰違的人, 也可能使他誤認為暴力是解決衝突最好的手段;
當衝突產生, 首先應該給寶寶尊重的態度, 這樣不會傷害寶寶自尊而使衝突加劇;其次雙方溝通, 換位思考 , 商量矛盾解決的辦法, 當寶寶的想法只是違背大人的意旨, 本身沒有原則性的對錯, 那麼多數情況下需要尊重他的想法, 如果是原則性的問題, 那麼父母就要堅持原則。
父母如把寶寶當成獨立的人, 凡事平等商議, 寶寶將來不僅能夠獨立思考, 善於解決問題與把握發展機會, 而且喜歡與父母交流思想與分享酸甜苦辣, 這才是天倫之樂。
小編總結:總的來說, 早教應結合寶寶實際情況, 父母加以適當引導,
Advertisiment
開發寶寶潛能, 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兼職編輯:林就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