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如何指導寶寶分清左與右的方向感

一天, 幼稚園老師給小朋友拿出了一幅畫, 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情景。 老師讓小朋友們數一數畫面上一共有幾個人, 他們穿的衣服分別是什麼顏色的, 如果哪個小朋友知道就舉起右手來回答。

這時, 很多小朋友都紛紛舉手要發言。 小新也數清楚了一共是5個人, 他也想要回答這個問題, 但他舉起的卻是左手。 老師把小新叫起來, 說:“小新, 你怎麼又舉起左手了?老師不是告訴你了嗎, 回答問題要舉右手。 ”小新憋得小臉通紅, 委屈地說:“老師, 我……我不知道哪個是左手, 哪個是右手。 ”也許很多父母認為, 孩子分不清左右不是大問題。

Advertisiment
但是, 左右不分其實是孩子比較常見的認知障礙, 必須引起父母的足夠關注。

一般來說, 孩子方位感的出現和發展, 主要有以下這些階段:

1.嬰兒時期

在嬰兒時期, 孩子主要是用聽覺來辨認方向。 對於明確的方位, 他們還不太可能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2.1歲~1歲半

當孩子到了l歲左右時, 他就會開始試著以動作來探索空間。 所以, 我們常會看到孩子試著將玩具放進喝水的杯子裡, 或者拿一塊積木搭在另一塊積木上, 雖然擺得不好, 但他還是會一再嘗試。

到了1歲半時, 孩子對上、下、來、去等空間詞彙已有清楚的認識。 如果你問他:“媽媽在哪裡?”這時候, 他就會用手指或用眼神望過去。

3.1歲半—2歲半

孩子在1歲半和2歲半之間時,

Advertisiment
空間概念進步飛快。 在此時期內, 他們對方位感已經開始有所認識, 但仍然難以辨別左右到底在什麼地方, 時常弄混。

4.3歲左右

孩子到了3歲時, 他的方向感和空間感逐漸成熟。 他知道鳥在空中飛, 魚在水裡遊, 屋頂在大樓的頂端。 在此發展階段過程中, 他們多是先發展空間詞彙, 然後才慢慢瞭解其概念內容。

5.4歲之後

從4歲開始, 孩子就能夠辨別前後方向, 部分5歲孩子還可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方向。 到了6歲, 幼兒雖然能夠完全正確地辨別上、下、前、後4個方位, 但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方位的辨別還未達到完善。

所以,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 父母對於他們的左右不分不必過於擔心。 但是, 如果到了學齡前年齡依然左右不分,

Advertisiment
那就有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 需要父母加以關注。

要想培養孩子對左右方位的認識, 就需要父母在語言上的説明, 可借由大人的語言與動作的配合, 慢慢地讓孩子建立空間方位感。 比如, 父母舉起他的右手時, 就要在語言上也同時提示右手。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長也同樣要注意自己的口語表達。 我們常常對孩子說“來這邊”、“去那邊”的。 其實, 即便是對於較小的幼兒, 也應用正確的方位名詞, 例如“到前面”、“在右邊”。

當然, 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可能對這些抽象的名詞完全瞭解, 父母就必須佐以手勢, 協助他們瞭解。

除此之外, 父母還可以採取以下這些方式, 説明孩子建立方位感:

1.修建“公路”

父母可以找一塊空地, 和孩子一起在幾個點之間修建公路,

Advertisiment
比如造一個小木偶的房子, 並且在車房和超級市場之間修公路。

這個時候, 父母就要要求孩子, 讓他描述小木偶從一處到另一處時所需走的路線。 期間, 父母還可以在路上增加一些停止地點, 比如紅綠燈或斑馬線等, 使任務更複雜些, 以增加寶寶的詞彙量。

同時, 父母還可以使用一些短句, 比如“走斑馬線穿過馬路”、“在紅綠燈處向左拐”等, 要使任務多樣化。 這樣, 他就會對方位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瞭解。

2.藏貓貓

與孩子一起玩藏貓貓, 是培養孩子方位感的最佳方式之一。 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個讓孩子藏身的“設備”, 比如一個孩子可以鑽進去的大盒子等。 當父母四處走著找他時, 要對父母走過的地方有一個“實況報導”,

Advertisiment
當然也包括父母找到他的地方。 這樣, 孩子就會明白父母究竟在哪個方位了。

3.整理物品

在孩子玩完玩具後, 應該讓他自己把玩具放回原來的位置。 在孩子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 父母可給孩子正確的語言提示, 比如“記住動物園裡小動物的‘家’在門邊衣櫥左邊”。 只有當寶寶聽到規範的、細緻的方位描述時, 他們才能學會這些詞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