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較小的孩子缺乏情緒情感的表達能力, 所以才會用我們成人眼中“任性”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 這時父母的懲罰和縱容都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孩子真正需要的, 是教他管理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是孩子成長必經之路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 只要是情緒, 都是正常的。 但是我們往往不喜歡負面情緒, 認為那是壞東西, 應該壓制下去。 我們尤其受不了孩子的負面情緒, 內心希望他們痛快地接受任何失望, 不要哭鬧。 這對於孩子來說, 是不可能達到的境界(即便成年人也不可能做到)。 其實負面情緒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
Advertisiment
幫助孩子發展負面情緒的管理技巧
在美國有些中小學, 在課程中加入冥想的練習, 讓孩子坐下, 閉上眼睛, 意念集中靜坐20分鐘。 而最近的實驗發現, 靜坐冥想有助降低一個人的焦慮感, 而且能夠強化注意力的集中, 進一步地提升學習效率。 像這些設計得當, 適合孩子的放鬆技巧, 早早學會, 對他們未來的抗壓能力就會有所幫助。
Advertisiment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培養健康的興趣和嗜好, 來幫助他們排解壓力, 例如帶孩子一起體育鍛煉, 畫畫、唱歌等。 心理學上的研究顯示, 做運動是極佳的疏壓方法之一, 持續做有氧運動20分鐘以上, 會促進大腦中腦內啡的分泌, 因而在生理上起到舒緩壓力的作用。
怎樣安撫孩子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明顯表現出這些負面情緒時, 父母最常用的處理方式是安慰、勸導、解釋等, 可結果往往是徒勞無功。 其實, 安撫的最重要功能, 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的體會他內心的痛苦和煩惱, 也就是所謂的同理心, 這樣他才會接受安撫。
由於較小的孩子缺乏情緒情感的表達能力, 所以才會用我們成人眼中“任性”的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
Advertisiment
提供發洩的管道
沒有哪個父母喜歡孩子哭, 經常會聽到父母對孩子說:“不許哭了!”“哭夠了沒有?”其實, 一個人在適當的情況下流出眼淚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本是無可厚非的。 我小時候就是一個特別能哭的孩子, 照老人的說法, 就是“往死裡哭”。 為了一件不如意的事, 哭上個把鐘頭很平常。 而大人對待我的辦法, 往往先是哄, 然後是罵, 最後就是不理不睬了。 他們說:“哭累了, 自然就不哭了。 ”
其實, 我每一次都不是因為哭累了才停的, 他們永遠都不瞭解我在整個哭泣過程中的感受。 一開始我是真的很難受, 所以哇哇大哭;後來發現大人的話根本解決不了我內心的痛苦,
Advertisiment
我想, 即使在成人之後, 這種感覺也是有的。 哭, 就是一種發洩的管道。
當孩子痛哭不止的時候, 只要父母簡單地用慈愛的聲調說:“你的眼眶很紅啊”或“你要哭一場才會舒服點嗎”, 孩子的眼淚可能立刻就奪眶而出。 哭過之後, 也許你也不用細究緣由, 孩子的心靈就已經經過一個淨化的過程, 而且與父母的關更加親密起來。
Advertisiment
一看見孩子鬧情緒, 有些父母就感到煩躁不安, 其實孩子願意在父母面前表達內心的感受, 正表示他對家庭存有一定的信心和安全感。 所以, 當孩子鬧情緒時, 父母並不需要立即喝令孩子收拾情緒。 如果可以的話, 儘管讓孩子有些時間來發發脾氣, 等他的脾氣安靜下來之後, 再慢慢瞭解情況和教導他如何處理不快的情緒。 心理學的研究證明, 偶然發一兩次脾氣、哭一場對精神健康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