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經常會發現一些孩子, 精神上無任何異常, 卻表現得孤僻、膽怯、害羞、冷漠、自私、任性、憂鬱、不願與人交往, 寧願自己在家玩積木、看圖書也不願意去幼稚園或學校同小朋友一起玩, 遇到陌生人會趕緊躲避。 這些表現可以被稱為“退縮行為”。
1.原因
(1)內部因素
大部分研究者認為, 兒童的社會退縮行為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 其中氣質因素的影響比較突出。 如凱根等人關於氣質的研究認為, 兒童退縮行為最早表現為行為抑制——膽小、謹慎, 在社會和非社會情景下是以生理特徵為基礎的, 這些行為抑制的孩子與那些非抑制的孩子相比,
Advertisiment
(2)外部因素
■親子依戀。 依戀理論認為親子依戀關係影響著兒童內部工作模式的建立, 而這種工作模式關係到兒童自己與周圍人的關係。 也就是說, 積極的依戀關係會讓兒童感到安全和自信, 促使其主動地探索周圍的環境, 進而與同伴積極互動。 相反, 消極的依戀關係會使兒童感到周圍的環境是無法預測的、不安全的, 導致其不願意去探索, 與同伴等交往時產生退縮行為。
■教養方式。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各方面的影響都很大,
Advertisiment
■同伴關係。 行動上有些退縮的幼兒因很少主動參與同伴間的交往活動, 而缺少交往經驗, 社會技能差, 導致被更多的同伴所忽視和孤立。 於是, 他們表現出更少的活動參與性和更多的孤獨感, 使行為更加退縮。
2.對策
第一,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能使幼兒產生歸屬感和安全感,
Advertisiment
第二, 採用遊戲療法。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可以滿足幼兒情緒、情感的需要, 是一種獨特的實踐活動。 遊戲療法在矯正孩子的退縮行為方面有著獨到的作用, 是改善兒童退縮行為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