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最喜歡聽童話故事,
而父母也喜歡給孩子講童話故事,
希望孩子能在故事裡學到東西。
因為童話裡的人物具有強烈的感情☆禁☆色彩,
童話中的語言能讓兒童感受到活生生的世界。
而且家長給孩子講童話還能增進親子交流,
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那麼父母如何為兒童講童話故事呢?
Advertisiment
不過確實不少童話故事蘊含“黑暗元素”, 比如《海的女兒》體現偏激的愛、《西遊記》處處是暴力。 其實, 不少童話最初是由民謠改編來的, 蘊含了政治含義。 比如《格林童話》是格林兄弟為消除德意志各公國與自由城市間的文化差異而搜集的民間傳說。 只要父母花心思對童話精挑細選, 同時注意講述技巧, 就能起到正面效果。
首先, 可選擇帶有“黑暗元素”的故事, 但結局一定要是正義的、給人希望的, 能更有效地構建孩子的正面價值觀。 西方兒童心理學家布魯諾·貝特萊姆認為,
Advertisiment
其次, 故事要簡短。 給學齡前的孩子講故事不宜超過15分鐘。 年齡越小, 選擇的故事也要越短小, 句子也要越短越好。
再次, 選擇簡單明瞭的劇情和“刻板形象”明顯的動物。
Advertisiment
第四, 最好用表演的方式來講故事。 善用動作、手勢、表情、跟隨感情變化的語調, 讓孩子對故事情境有個直觀的感受, 對人物的行為有直觀的影響, 還能鍛煉孩子體察人物感情的能力。
最後, 家長可以要求孩子續寫故事的結尾, 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比如讓孩子續寫《皇帝的新裝》, 說說皇帝和小男孩最終如何了。
母嬰專家提醒:知道了父母如何為兒童講童話故事, 所以我們在講童話故事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最重要的是, 童話大多都包含所有人終將面對的人生問題:恐懼、死亡、仁義、尋找伴侶、追尋生命意義……這賦予童話更為深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