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如何解開認生寶寶的心結

丁丁2歲半了, 看著丁丁一天一個樣, 爸爸媽媽心裡甭提多關了。 不管多忙多累, 他們只要一看到丁丁可愛的模樣, 就忘了一切煩惱。 爸爸媽媽和丁丁共用著成長的喜悅和快樂, 覺得十分幸福。

可是最近幾天, 丁丁卻讓媽媽頗為頭痛。 什麼事情呢?原來丁丁見不得陌生人。 只要家裡來了客人, 丁丁看一眼就開始哭, 怎麼哄、怎麼逗也不管用, 非得把他抱到別的房間才行。 帶丁丁到外面玩時, 許多鄰居都喜歡逗他玩, 可丁丁還是見人撇嘴就哭, 弄得別人都不敢逗他。 到了晚上, 丁丁更是不能離開媽媽, 他非得媽媽哄才能睡著覺。

Advertisiment

媽媽不禁奇怪, 難道寶寶有什麼問題, 寶寶為什麼認生得如此厲害呢?

在孩子剛出生時, 心理上並不會有認生的概念, 因為寶寶的視力及智力還不能辨別哪個是父母, 哪個是陌生人。 在這個階段, 無論是誰抱他, 他都不會害怕, 只要有人在身邊, 他就很安靜。

但是, 隨著時間的流逝, 孩子開始一天天地長大, 他的智力、視力飛速發展, 在三四個月時已能對媽媽作出反應。 只要媽媽走近他的身旁, 他就會樂滋滋地往上拱起身子, 示意讓媽媽把他抱起來。 或者當媽媽在屋內做事時, 孩子的目光就會常常追隨著媽媽的身影, 一旦媽媽不在屋內他就會哭喊。

當孩子5個月大時, 隨著自我認識和活動範圍的擴大,

Advertisiment
識別能力不斷增強, 已能區別父母和其他人。

6個月時, 孩子已經能對熟人表現出好感, 對生疏的人表現出陌生感, 已經開始識別家中不同成員並且對各人作出不同的反應。 這時的孩子已開始有了依戀、害怕、認生、厭惡等情緒。

孩子的認生期, 主要開始於第8個月, 所以, 人們也把這個時期稱為“8月之恐懼”。 而到了12個月大的時候, 這種現象基本上就會消失, 但是也有些孩子會將它持續到3歲。

所以說, 孩子在此期間認生, 其實是他們心智發育的表現。 父母不必過分擔心, 只要做好一定措施, 這並不會對孩子未來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

但是, 如果孩子在4歲左右還會表現出強烈的以生感, 那麼, 這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 這時, 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出去玩,

Advertisiment
多鼓勵他與同齡小朋友交往。 同時, 要多給他一些認識世界的視聽刺激, 比如聽音樂、講故事、看電視、一起玩遊戲等, 這些社會活動對孩子而言是必需的、有益的。

認生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 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正確引導而任其自由發展, 那麼將來就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

1.提前預防

讓孩子不認生, 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預防。 所以, 在孩子還不懂得認生的時候, 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帶孩子多接觸其他人。 比如, 讓家裡其他人幫著給孩子餵奶、喝水、換尿布, 逗他說話、抱著玩, 做簡單的遊戲, 讓孩子不太熟悉的人逗孩子玩, 等等。 通過與其他人接觸, ’逐漸幫助孩子適應他可能接觸到的各種社會環境。

Advertisiment

2.嘗試投孩子所好

對於孩子來說, 一般都會對年輕女性和小孩子比較依賴和放心, 所以, 讓孩子接觸陌生人可從這些人群人手。 當帶孩子到戶外玩耍、去親友家或有友人來自己的家中做客時, 父母可抱著孩子先與那些漂亮阿姨或者小朋友打招呼, 講幾句話。 讓孩子逐漸意識到除了家裡人外, 周圍還有許多別的人, 他們也都是和藹可親的, 用不著害怕。 這樣, 孩子的認生心理就會逐漸消退。

3.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要想孩子不認生, 父母就要對孩子的態度、情感穩定, 不要忽冷忽熱。 照料孩子、與孩子接觸的時間最好固定, 盡可能避免孩子長時間見不到父母, 尤其不能以“再怎樣, 我就不要你了”、“再哭就把你給誰誰”之類的語言恐嚇孩子。

Advertisiment

4.別強迫孩子和陌生人交往

孩子認生, 就是因為他不願意與陌生人交往。 如果父母為了改變孩子的這種心理而強迫孩子與陌生人交往, 只會進一步加深孩子的排外心理。 比如, 當陌生人來家做客時, 如果孩子怕生, 可以允許他熟悉情況後再逐漸和陌生人接近。 如果孩子不願意跟陌生人親近, 不要強迫他, 更不要讓他單獨與陌生人在一起。

此外, 在遇見孩子不認識的人時, 父母要很正式地向陌生人介紹孩子,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很快消除顧慮。 與陌生人磨合的機會多了, 孩子害怕的心理自然就可以得到緩解並最終得到克服。

5.逐步擴大交往範圍

要想孩子不認生, 父母首先要幫他樹立信心。 首先, 父母可以從孩子比較熟悉的人開始,讓孩子習慣跟父母或者家人以外的人交往,然後讓孩子逐漸接觸“熟悉的人比較多,而陌生人比較少”的環境。

當孩子在熟悉了有少數陌生人在場的環境之後,再擴大他的接觸範圍,讓孩子一點點地適應與陌生人交往,從而逐漸培養起他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

6.切忌溺愛孩子

孩子認生,多數都是因為膽小。而膽小的原因,就是因為被父母溺愛。

這是因為,多數孩子對成人的態度很敏感。如果父母對孩子總是很擔心、很焦慮,孩子多半就會變得比較膽小,久而久之,他就會產生認生的心態。

所以,父母不可對孩子的一舉一動表現得過於關注。比如,父母看見孩子正爬向床邊,不要表現得過於吃驚;孩子磕碰了一下,不必過分安撫;孩子要自己拿杯子喝水,就讓孩子自己拿;等等。

7.找機會發揮孩子強勢

平時多觀察孩子,看他究竟對哪些事物感興趣,然後根據他的興趣培養孩子特長.讓他有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增強了,怯生的心理自然就會逐漸減弱。

父母可以從孩子比較熟悉的人開始,讓孩子習慣跟父母或者家人以外的人交往,然後讓孩子逐漸接觸“熟悉的人比較多,而陌生人比較少”的環境。

當孩子在熟悉了有少數陌生人在場的環境之後,再擴大他的接觸範圍,讓孩子一點點地適應與陌生人交往,從而逐漸培養起他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

6.切忌溺愛孩子

孩子認生,多數都是因為膽小。而膽小的原因,就是因為被父母溺愛。

這是因為,多數孩子對成人的態度很敏感。如果父母對孩子總是很擔心、很焦慮,孩子多半就會變得比較膽小,久而久之,他就會產生認生的心態。

所以,父母不可對孩子的一舉一動表現得過於關注。比如,父母看見孩子正爬向床邊,不要表現得過於吃驚;孩子磕碰了一下,不必過分安撫;孩子要自己拿杯子喝水,就讓孩子自己拿;等等。

7.找機會發揮孩子強勢

平時多觀察孩子,看他究竟對哪些事物感興趣,然後根據他的興趣培養孩子特長.讓他有更多的機會表現自己,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增強了,怯生的心理自然就會逐漸減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