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如何訓練孩子模仿簡單發音

學會發音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一令非常重要的環節。 孩子在學會簡單的字音, 並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後, 才能逐漸學會說話。

在教孩子發音時, 媽媽跟孩子面對面, 先逗引孩子學自己說話, 引起孩子說話的興致後, 媽媽再發出”媽媽”的語音, 並採用誇張的口型, 讓孩子能看清口型並模仿口型發音。 經過反復的訓練後, 孩子就能清楚地發出-媽媽¨的聲音, 這項訓練也可以由爸爸來進行。

在孩子學會了“爸爸”、“媽媽”的發音後, 再逐漸教其“爺爺”, “奶奶竹、“外婆”以及自己的名字等更複雜的發音。 認知能力訓練在這個時期,

Advertisiment
孩子對熟悉的人和物都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 在看到熟悉的人如爸爸媽媽時, 臉上會有明顯的愉快表現。 但是, 如果有陌生人手動和他們說話, 孩子往往會不予理睬。 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巾時, 孩子會四處張望。 這些都說明他們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 根據孩子的這些特點, 父母還需要對孩子進行進一步的訓練, 讓他們能夠從視覺、觸覺等不同的角度對事物進行認知, 以提升認知能力, 具體方法如下:

@引導孩子認識日常物品的名稱

父母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 將語言與實物結合起來, 孩子就會很容易記住事物的名稱, 能有效增強其認知能力。

父母在給孩子熟悉的物品時, 可以這樣問:“寶寶要不要餅乾?”,

Advertisiment
“寶寶要不要小熊?”, 這樣訓練的目的是讓孩子將“餅乾”、“小熊”等詞語與這些詞語所指的實物聯繫起來。 多次訓練後, 孩子就能夠認識-餅乾”和“小熊”了。

@引導孩子觀察

觀察是認識物體特徵的前提條件, 人類認知事物主要是認知這些事物的種種特性, 而觀察能夠更好地認知物體的特性, 因此引導孩子觀察, 也是提高孩子認知能力的一個方法。

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做事, 並注意觀察孩子是否在注視著自己的行動。 如果沒有, 父母應該有意識地給予引導, 如“寶寶看爸爸/媽媽在於什麼呢?”父母也可以自問自答, 接著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做飯”, “爸爸/媽媽在洗衣服”, 這樣, 孩子就會認知, 父母做什麼動作時是在“做飯”、做什麼動作時是在“洗衣”。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