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如何讓孩子戰勝恐懼感

有的兒童特別膽小, 這種恐懼有年齡特點, 有時也是暫時的, 有些恐懼會隨著兒童的發育而逐漸消失。

指導父母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恐懼感極為重要, 這樣可使孩子擁有一直受保護的感覺, 否則將會影響身心健康成長。

常見恐懼1——害怕黑

有些孩子天一黑就不敢出門玩, 房間黑燈也不敢待著或進去。 這一類恐懼, 大多在父母的安慰和照料下會減輕或消除, 不至於影響正常生活和情緒。

孩子大約到了2、3歲, 就表現出最初的怕黑。 通常, 這種恐懼情緒不會繼續加重, 也不會一直發展下去。 輕度怕黑是正常的,

Advertisiment
但如過分怕黑甚至懼怕黑夜, 且在某個年齡段變得非常嚴重, 將會影響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發展, 並持續至成年。

正確對待法

1、如果孩子非常害怕黑暗以致于不敢關燈睡覺, 為他點一盞小夜燈;或在孩子活動的每個角落都保持明亮光線;或答應他可以開燈睡一段時間, 並儘量在睡前陪陪孩子, 講講故事。

2、父母作為領頭人, 讓孩子跟在自己身後不斷進出黑暗地方, 並讓孩子伸出胳臂或腿不斷探路。 幾次之後, 待孩子逐漸減輕對黑暗的恐懼了, 讓他在前面帶路, 培養膽量。

3、和孩子在黑暗中做遊戲, 讓他逐漸適應黑暗, 並適應物體在黑暗中的影像。 比如, 關燈後輕鬆地與孩子一起玩藏貓貓;或讓孩子在黑暗中尋找某個東西,

Advertisiment
熟悉黑暗中的物體。

4、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為了某種目的或讓孩子聽話, 就常用黑暗來嚇唬孩子, 比如說:“再哭就把你關到黑屋子裡。 ”尤其是晚上。

5、瞭解孩子所害怕的到底是什麼。 比如, 陪著孩子坐在所害怕的黑屋子裡, 和他一起觀察或發現所害怕的幻影或聲音是從哪兒來的, 並對孩子解釋這些現象。 然後, 把燈打開讓孩子看清幻影的真面目或聲音的來源。

6、如果孩子年紀尚小, 說不清所害怕的東西是什麼, 要溫馨地多給予情感上的保證。 讓孩子知道有人陪伴他, 他不會被丟在黑暗中。

7、不要給孩子看有恐怖鏡頭的影視片, 如黑夜中出現蒙面人、妖魔鬼怪等, 讓孩子認為黑暗中有嚇人的東西。 對於偶然看到恐怖鏡頭要正確向孩子解釋,

Advertisiment
及時引導, 以免在孩子心裡留下恐懼隱患。

小叮嚀:

當孩子的恐懼感減輕時, 父母要馬上進行鼓勵, 讓他儘快擺脫對黑暗的恐懼。 不要硬強迫孩子去勇敢地面對尚不會處理的恐懼, 這樣會使他更害怕。

常見恐懼2——害怕狗或貓

小狗、小貓看起來很可愛, 是很多人鍾愛的寵物, 包括小孩子在內。 但有一些孩子卻覺得小狗小貓很可怕, 看起來就像怪物一樣, 一見到它們便感到恐慌不已, 以致於不敢挪動腳步, 更不要提怎樣與之愉快地相處。

孩子大約從2、3歲起, 就開始表現出害怕狗或貓等動物, 且還知道它們會傷害人。 但是, 他們尚不能識別哪些動物對於自己是危險的或沒有危險。 無端的恐慌不僅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Advertisiment
還會引發心理障礙, 並一直會持續到成年。

正確對待法

1、在一些兒童讀物或雜誌上, 找一些關於小狗小貓的有趣故事, 特別是有小狗小貓圖片的故事。 讓孩子一邊看一邊通過聽喜愛的故事, 逐漸對小狗小貓產生好感及親近感。

2、為孩子選擇一些描寫兒童怎樣與忠實的小狗做朋友, 在生活中產生深厚友情的影視片, 讓孩子覺得小狗並不是一種可怕的怪物, 也不會輕易傷害人。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用筆在紙上畫小狗或小貓, 讓孩子覺得它們並不那麼可怕。

3、在家裡的每個房間都放一些小狗小貓的圖片, 讓孩子隨處可以看到, 心裡對它們習以為常。 孩子和小貓、小狗接觸多了, 恐懼感也就自然消失了。

Advertisiment

4、走在外面遇到小狗或小貓時, 如果看到孩子很害怕, 要做出漠然處之的樣子, 否則孩子更害怕。 然後, 很親切地走到小狗或小貓跟前, 拍拍背, 跟它們玩一玩, 讓孩子看到父母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但不一定非讓孩子也這樣。

5、讓孩子看你怎樣與小狗小貓玩耍, 比如父母可以把手放在小狗的鼻子跟前, 讓孩子看它怎樣聞你的手;再如父母用手親熱地撫摩小狗的嘴或頭, 但要注意讓孩子站在一個使他十分安心的地方。

6、待孩子逐漸減輕對小狗小貓的恐懼感時, 找一隻比較溫順、友善的小狗或小貓, 父母一邊握著孩子的手, 一邊鼓勵他一點點地靠近它們。 如果孩子還是很害怕, 最好讓他先退回去, 以後找機會再練習。

7、帶孩子到養寵物的朋友家,讓他觀察和接觸一下溫順的小狗或小貓。當孩子對小狗或小貓不那麼害怕時讓他再去靠近,並陪著孩子多與它們玩一會兒。隨著孩子逐漸膽子增大父母稍離開一點,讓孩子單獨與小狗或小貓玩耍。

8、孩子不聽話時,不要用與狗或貓有關的話來嚇唬他,特別是在幼小的時候,以免給孩子心裡留下對狗或貓類動物恐懼的陰影。

小叮嚀:

讓孩子逐漸減輕恐懼心理固然是必要的,但父母一定讓孩子通過狗或貓的動作,判斷它們對人是友善的還是惡意的,比如狗想對人表示親熱時,就會朝你搖尾巴。如果孩子碰到一隻生狗時很緊張,父母要保持平靜,並觀察一下小狗對孩子是否安全,然後再讓孩子與之接觸。

孩子恐懼感的解說

1、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年齡

不同年齡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害怕物件。確定一個孩子的恐懼感是否屬於正常,一定要考慮年齡和恐懼行為的程度。某些恐懼在特定年齡或某一發展階段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現在另一個不同的年齡段,就可能是異常的。比如,分離性恐懼出現在嬰幼兒身上,就是預期之中的恐懼,發生在學齡孩子身上則是不正常現象,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觀察孩子。

2、預期中的恐懼過重屬於異常

當孩子的恐懼屬於正常發展範圍時,父母不必過於擔心。但若預期中的恐懼過於嚴重,父母的各種安撫都不能緩解,以至影響孩子的適應或發展,就是異常的,需要找專家及早進行診治,以免成年後還“驚魂未定”,患上恐懼症。

孩子需要一些“恐懼”

兒童在成長中需要心理健康,這是大家公認的。但有時也需要一些必要的、健全的懼怕心理,這樣孩子才能在一言一行中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

當一個孩子經常聽到家長囑咐他“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否則容易將細菌吃入造成疾病,遭受痛苦”,那麼這個孩子就對細菌和疾病產生反感,由於害怕患病而平日十分注意衛生。

另外也有小學低年級學生還不太明確學習目的,但由於害怕家長批評、同學笑話、升不了班等原因,而認真地努力學習。

相反,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上的壓力,就會表現得鬆鬆垮垮、溫不經心,對自己缺乏要求,對什麼事都無所謂,沒有榮譽感和羞恥感,沒有責任心,這樣的孩子很難會有所作為。可見,一些必要的懼怕感對正在成長而又心理極不成熟的兒童來說是多麼必要。

這種健全的懼怕感要從小培養,但是,家長們要善於掌握增加懼怕的“度”,既使之成為進步的動力,又避免造成不應有的恐懼,影響其身心發育。

7、帶孩子到養寵物的朋友家,讓他觀察和接觸一下溫順的小狗或小貓。當孩子對小狗或小貓不那麼害怕時讓他再去靠近,並陪著孩子多與它們玩一會兒。隨著孩子逐漸膽子增大父母稍離開一點,讓孩子單獨與小狗或小貓玩耍。

8、孩子不聽話時,不要用與狗或貓有關的話來嚇唬他,特別是在幼小的時候,以免給孩子心裡留下對狗或貓類動物恐懼的陰影。

小叮嚀:

讓孩子逐漸減輕恐懼心理固然是必要的,但父母一定讓孩子通過狗或貓的動作,判斷它們對人是友善的還是惡意的,比如狗想對人表示親熱時,就會朝你搖尾巴。如果孩子碰到一隻生狗時很緊張,父母要保持平靜,並觀察一下小狗對孩子是否安全,然後再讓孩子與之接觸。

孩子恐懼感的解說

1、一定要考慮孩子的年齡

不同年齡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害怕物件。確定一個孩子的恐懼感是否屬於正常,一定要考慮年齡和恐懼行為的程度。某些恐懼在特定年齡或某一發展階段是正常的,但如果出現在另一個不同的年齡段,就可能是異常的。比如,分離性恐懼出現在嬰幼兒身上,就是預期之中的恐懼,發生在學齡孩子身上則是不正常現象,因此父母需要密切觀察孩子。

2、預期中的恐懼過重屬於異常

當孩子的恐懼屬於正常發展範圍時,父母不必過於擔心。但若預期中的恐懼過於嚴重,父母的各種安撫都不能緩解,以至影響孩子的適應或發展,就是異常的,需要找專家及早進行診治,以免成年後還“驚魂未定”,患上恐懼症。

孩子需要一些“恐懼”

兒童在成長中需要心理健康,這是大家公認的。但有時也需要一些必要的、健全的懼怕心理,這樣孩子才能在一言一行中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約束。

當一個孩子經常聽到家長囑咐他“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否則容易將細菌吃入造成疾病,遭受痛苦”,那麼這個孩子就對細菌和疾病產生反感,由於害怕患病而平日十分注意衛生。

另外也有小學低年級學生還不太明確學習目的,但由於害怕家長批評、同學笑話、升不了班等原因,而認真地努力學習。

相反,如果沒有這種精神上的壓力,就會表現得鬆鬆垮垮、溫不經心,對自己缺乏要求,對什麼事都無所謂,沒有榮譽感和羞恥感,沒有責任心,這樣的孩子很難會有所作為。可見,一些必要的懼怕感對正在成長而又心理極不成熟的兒童來說是多麼必要。

這種健全的懼怕感要從小培養,但是,家長們要善於掌握增加懼怕的“度”,既使之成為進步的動力,又避免造成不應有的恐懼,影響其身心發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