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如何運用反映傾聽

在運用反映傾聽時, 父母並不只是扮演一台答錄機, 重複孩子的敘述, 而是整理孩子的敘述, 並找出孩子隱藏的感受, 然後真實地幫助孩子呈現他們想要表達的一切情感和需求。

此時父母要注意的是:

1.學習“停、看、聽”


通常情緒感受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父母要貼切地瞭解孩子的感受, 並且適當地反映出來, 就有賴於父母有效的傾聽。 要成為一個有效的傾聽者需要“全神貫注”的功夫, 包括看:眼神的接觸及注視, 與聽:耳朵的接收及傳遞“我正在聽”的反映資訊, 適時給予孩子一些反應。

事實上, 溝通並不僅是語言的交談,

Advertisiment
有時候非語言的行為:臉部表情、眼神、手勢、坐姿與音調等亦傳遞著溝通的資訊, 有些人認為這些非語言的行為所傳遞的資訊可能比語言溝通更重要, 更具真實性、可靠性和代表性。 如果父母想要瞭解孩子內心的感受, 光憑語言交談的溝通並不容易達到瞭解的目的, 父母必須增強對非語言的觀察和傾聽技巧:停、看、聽。

“停”:暫時停止進行中的工作, 注視對方, 提供孩子表達感受的時間和空間。

“看”:仔細觀察孩子溝通時非語言的行為表現。

“聽”:傾聽孩子說什麼。

2.瞭解非語言的資訊

父母如果要成為一位有效的傾聽者, 必須對孩子溝通時的非語言行為所代表的意義有所瞭解。 通常孩子會借著下列的行為表現傳遞著不同的感受:

Advertisiment

(1)臉部表情

孩子的臉部表情會隨著情緒和感受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常見有:

◎哭泣:可能表示孩子心理或身體受傷、害羞、失望、不高興、挫折、生氣等的情緒。

◎微笑:可能意謂高興、愉快、緊張焦慮的掩飾、蔑視他人。

◎擲東西:一種生氣、失望、不滿、受挫情緒的發洩表現。

◎僵直不動:可能表示恐懼、害怕、懷疑或嚇呆了。

◎搖頭:否認、不同意。

◎點頭:同意、承認、認同。

◎打呵欠:意謂無聊、沒興趣、想睡覺或精神不濟的心情。

◎眼神集中:表示專注、有興趣。

◎眼神逃避接觸:表示焦慮不安、缺乏興趣、害羞的感覺。

(2)音調與速度

◎說話結巴:可能是緊張、害怕、悲哀情緒的表現。

◎不說話:可能意謂正在思考或悲傷、沮喪、鬱悶、不高興。

◎說話速度很快:可能意謂得意、高興或緊張的情緒。

Advertisiment

◎重聲強調某些字:可能是談話重點內容的強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