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iment
有一位家長為使孩子順利地考上重點外校高中, 不惜花費重金聘請家教, 並開出5萬元的天價“目標獎”, 相信“重賞之下, 必有勇夫”, 為孩子找到合適的家教似不成問題。
撇開這位家長基於財力雄厚而設定的巨獎不談, 值得討論的問題是:目前普遍存在于家長心理和行為上的 “家教依賴”。 據瞭解, 很多家長找家教以致形成“家教依賴”的理由:一是父母工作太忙, 無暇照顧孩子;二是父母的知識水準無力承擔孩子的課業輔導。 因此, 要將孩子交給家教打理。
至於說家長自身知識水準無力輔導孩子, 這是事實。 隨著教育水準的提高, 目前學生所學與其家長同齡時所學已非一致,
Advertisiment
其實, 應該將“是否聘請家教”的選擇權交給孩子。 讓孩子決定要不要家教的依據是: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家長可以督促, 但是不能強加。 陪護式的家教非但不能替代家長教化、培育孩子, 還可能讓家長更加減少與孩子的交流;輔導型的家教只是在課業(如解題)或技能(如音樂、美術)上輔助孩子, 但是如果學習者失去主動,
Advertisiment
從家教的形式看, 它應是一種一對一的教學, 與課堂教學模式完全不同。 因此, 從學習者的角度講, 家教模式的學習和課堂模式的學習, 方式上也應該有所不同。 家教的最佳效果應該是教學雙方的充分討論、研習、列舉和分析, 其主體應該是學習者而不是輔導者。 而讓學習者成為主體, 則學生必須有提前預習、提出問題的自修能力, 必須有不懂就問、一問到底的學習積極性, 必須有雙向交流、良好互動的學習心態, 這才能夠讓家教產生最大、最好的效益。
事實上, 目前家教(課業輔導型)的基本形態是:課堂教學時間的延長和課內外各類題型的破解指導, 這實際上是家教的行為誤區。 在這種狀態下,
Advertisiment
說到底,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 家教只不過是一部分學生在不同層面上以期達到不同學習目的的補充。 一名學生, 如果課堂學習效果不好, 很難用家教來彌補。 或者即使起到作用, 其結果很可能會導致孩子放棄課堂學習。 家長應該更多考慮的, 不是想方設法請家教為孩子補課, 而是認真與孩子交流, 看孩子是否真的需要找一個家教。
Advertisiment
家教不可以替代親情, 家教不可以替代課堂, 家教不可以違背教育教學規律, 這應該成為人們從長期的家教熱中得到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