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對待孩子須有一顆尊重平常寬容的心

在許多家庭中, 家長往往注重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孩子的學習成績, 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許多孩子不同程度地出現恐懼、害羞、封閉、逆反、敵對等異常心理, 這種異常心理如不好好引導, 便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健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要使孩子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必須用三種“心”來對待孩子。

一、 尊重的心

父母親要善於營造民主、寬鬆、和諧的家庭氛圍。 對孩子既要有嚴格的要求, 又能理解、尊重、信任孩子。 平時除了關心孩子的生活外, 要多瞭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 父母要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

Advertisiment
不要總認為孩子太小, 什麼事都不懂, 因此, 任何事情都是由父母決定及包辦代替。 父母遇事要與孩子多商量、多溝通, 真正讓孩子感覺他(或她)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員, 從小培養他(她)的責任意識。 學習上也要尊重孩子, 不要將自己的愛好、願望強加給孩子, 應尊重孩子的愛好, 發揮孩子的特長並加以正確引導。 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愛、尊重和理解, 反過來也會尊敬、愛戴父母, 也只有在寬鬆、和諧的家庭氛圍中, 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二、平常的心

父母對孩子的發展要有平常的心, 應該接受孩子的平凡。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 一個人成才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並以非智力因素起主導作用的過程。

Advertisiment
國內外專家的研究表明, 人的智力很高或很低的都是少數, 絕大多數都是中等水準。 這就是說, 人的非智力因素很好或很差的也是少數, 絕大多數都是一般狀況。 這樣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終結果也是服從常態分佈的, 很好或很差的是少數, 絕大多數是平常人。 這就註定了並不是每個人努力了都能獲得一樣的成功。

所以, 對孩子不要期望過高, 更不要在口頭上隨意將孩子與優秀的孩子相比, 使孩子產生自卑, 喪失自信。

三、寬容的心

每個孩子都有不足或缺點, 每個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心, 都有閃光點。 但許多家長往往緣于角色的固有和盲目的期望, 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缺點, 所以平時給予孩子的是隨意性的訓斥、責罰、打罵。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 可能因為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而黯然神傷, 而喪失信心, 也可能因為父母的一聲鼓勵而奮發向上。 在成長的過程中, 孩子時時需要肯定和賞識, 所以父母要經常肯定孩子的進步, 當孩子出現困惑或犯錯時, 要將自己擺在與孩子平等的位置上, 從理解的關愛之心出發, 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 去感化他, 幫助他進步。

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個體的心理發育、人格形成、歸因方式及心理防禦能力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如果父母對待孩子有一顆尊重的心、平常的心、寬容的心,

Advertisiment
必能促進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全面健康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