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少埋怨孩子多反思自己

孩子種種不盡如人意的表現總是會讓父母碎碎念個不停, 然而這樣的指責並沒有什麼用, 家長有沒有想過, 其實問題不是在於孩子, 而是在自己身上呢?

“你又做錯了, 怎麼學的?”“今天把數學作業認真做完, 別開小差!”“把書包收拾好了, 檢查作業看完成了嗎?”把……

這是家長每天都在不斷重複的話, 以至於形成習慣, 而從來沒有考慮到這些話的意義何在?這些話的效果如何?這些話我們說了多少遍?這些孩子有和感受和作用?

作為家長和老師的我, 也有自己形成思維定勢的說話方式和習慣, 而週末和朋友孩子一起交流數學知識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讓自己不得不思考“家長如何說話”?

埋怨孩子前先反思自己——孩子的問題是家長的影子

康康今年五年級了, 數學學習始終感覺很吃力, 一提到數學就頭疼, 而且數學題大面積的出錯。

分析主要原因在於:1、基礎掌握不扎實;2、體會不到數學挑戰的快樂;3、課堂聽講習慣不好;4、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 缺少家長的陪伴和細緻的指導;和朋友交流的過程中, 發現一個最大的問題, 朋友一直在強調孩子身上的問題, 而沒有反思自身, 這樣的結果是讓孩子學會抱怨, 讓孩子更加明確自己學習數學學不好, 更重要的是缺少了學習的興趣和自信。

和朋友交流完後, 我給朋友提出了幾個問題:1、你覺得和康康在一起最大的快樂是什麼?2、你喜歡做數學題嗎?作業給他檢查過幾次?3、你平時對康康說的最多的話是什麼?

Advertisiment

問題就是思考, 今天孩子的問題, 就一定是家長的影子。 交流過程中我們驚奇的發現:(1)朋友對於康康的“要求”特別的嚴厲, 而造成康康的叛逆;(2)這種要求幾乎沒有任何指導, 陪伴孩子就是命令;(3)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多, 但卻體會不到和孩子在一起的快樂, 給予彼此的是急躁。

對於一個五年級的孩子,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樂觀、自信、獨立、積極、對事情充滿著興趣等等, 而面對二年級的女兒, 我感歎時間不晚。

儘量多地陪伴孩子——在你一次次抱怨工作有多忙時, 孩子間的差距一點點拉開了

在一次乘車的過程中, 遇到一個剛剛參加中考的家長朋友,

Advertisiment
滿腹鬱悶和牢騷的講述孩子中考的情況, 入取分數線610分, 而兒子只有300分的成績。 “沒有出息的孩子, 只知道玩;我工作這麼忙, 爺爺奶奶老了也知道清閒, 連給孩子做飯的時間都沒有…….”聽完後, 我送給她一句話:“如果從小學, 你每天拿出10分鐘陪陪孩子的話, 也許結果不會是這樣的?”

我們每天都在抱怨自己的工作有多忙多累, 時間就在習慣了的抱怨聲中度過了, 孩子成長的差距也因此一點點拉開了距離。 當我們陪伴孩子成長時, 我們之間彼此依靠。 看到孩子書寫漂亮了, 感歎自己每天嚴格的要求;當孩子和小朋友遇到摩擦了, 我們的一句寬慰的話, 讓孩子學會了大度的包容;當我們每天陪伴孩子讀故事時,

Advertisiment
二年級的她能夠生動的給我們和所有的小朋友講動聽的故事……和孩子共同成長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因為彼此體會到生命的價值。 反之, 我們所不不願看到的情景會接踵而至。 孩子學習困難, 獲得了最大的不自信;沒有家長的指導, 孩子無所適從, 事事犯錯;因為做不好, 家長拳打腳踢成了習慣, 每天在父母之間陪伴的是不快樂。 我們經常聽到家長這樣說, 小學——只知道玩, 實在管不了他;初中——愁死了, 別給我惹事就行;高中——什麼也做不好, 將來怎麼辦呀?希望家長不做怨婦, 做一個不找任何藉口, 尋找教育方法的好父母吧!

把要求變為指導——快樂的情緒和科學的方法是與孩子交流的潤滑劑

“你好好彈琴, 要不然下次又要挨批了!”變為:紙條上寫著“高抬手指、數好節拍”,

Advertisiment
什麼時候彈好了這首曲子, 喊我給你錄影。 不僅僅給予孩子要求, 更重要的是一種智慧和方法;

“你好好做作業, 把字寫認真了!”變為“遇到不會的題目一定要請我幫忙呀, 我可喜歡數學挑戰了!”把一種樂觀和輕鬆滲透給孩子, 在和孩子共同挑戰的過程中, 也教會孩子學習的一種思維品質;

“怎麼老和小朋友鬧彆扭呀?你不會離他們遠點嗎?”變為“你跟我講講是怎麼回事?哎, 這麼點小事呀, 我幫你出個主意你看行嗎?”學會做人和學會相處是現在孩子缺少的一種“知識”, 我們必須更加的關注。

為了孩子, 也為了自己, 試著分析自己所做的、所說的, 快樂的情緒和科學的方法是父母與孩子交流的潤滑劑。

學會放手——我們的“説明”,孩子真的需要嗎?

書包我們“幫助”整理,碗筷我們“幫助”收拾,衣服我們“幫助”穿好;作業我們“幫助”檢查,臉面我們“幫助”洗……

把幫助加上引號,是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些孩子可以自己完成,而偏偏我們做了一個把孩子手腳“束縛”起來的人。

試著想想,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幫孩子做了多少事情?而這些事情是不是都幫助了孩子?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幫助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件需要把目光放的長遠的事情,“幫”得了孩子一時,卻要束縛孩子一世,正如小鳥學會飛翔,如果父母每天豐衣足食的給予它,坐享其成的它何顧衣食之憂?而飛翔的最佳時機錯過了,也就無法期待搏擊長空之時。“幫”的結果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幫助”收拾書包,書包永遠收拾不好;幫助收拾碗筷,孩子永遠只會坐享其成…...而適當的學會“放手”,就是給予孩子最好的説明,而這裡面需要父母細心的指導。

體驗成長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努力、用心、驚喜、挫折都會伴隨其中,而我們只要陪伴孩子一起經歷,就總會有遇到彩虹的那一天。

學會放手——我們的“説明”,孩子真的需要嗎?

書包我們“幫助”整理,碗筷我們“幫助”收拾,衣服我們“幫助”穿好;作業我們“幫助”檢查,臉面我們“幫助”洗……

把幫助加上引號,是因為我們都知道這些孩子可以自己完成,而偏偏我們做了一個把孩子手腳“束縛”起來的人。

試著想想,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幫孩子做了多少事情?而這些事情是不是都幫助了孩子?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幫助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件需要把目光放的長遠的事情,“幫”得了孩子一時,卻要束縛孩子一世,正如小鳥學會飛翔,如果父母每天豐衣足食的給予它,坐享其成的它何顧衣食之憂?而飛翔的最佳時機錯過了,也就無法期待搏擊長空之時。“幫”的結果我們每天都可以看到,“幫助”收拾書包,書包永遠收拾不好;幫助收拾碗筷,孩子永遠只會坐享其成…...而適當的學會“放手”,就是給予孩子最好的説明,而這裡面需要父母細心的指導。

體驗成長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努力、用心、驚喜、挫折都會伴隨其中,而我們只要陪伴孩子一起經歷,就總會有遇到彩虹的那一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