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心得:寶寶自己走(圖)

帶皮皮豬(我兒子)上街, 走著走著, 他抬起左腳, 說:“我的腳好癢, 我的腳好癢。 ”接著兩手伸開:“抱嘛。 ”我們知道他又不想走路了。 爸爸蹲下身, 問皮皮豬哪兒癢?給他把鞋脫了假裝弄了弄, 穿上鞋, 接著走。 剛走一步, 皮皮豬又抬起了右腳:“我的腳好癢, 好癢哦。 ”爸爸又給他弄弄右腳。 可剛走兩步, 他又喊開了:“我的腳好癢哦。 ”這回是兩隻腳輪番抬起來了。 抱起他, 問他腳還癢不?“不癢了。 ”只要一下地, 腳就癢了。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體會:寶寶剛學步時, 大人跟在後面累得夠嗆, 叫寶寶休息一會兒, 寶寶偏是要走。 待寶寶長大些,

Advertisiment
不用大人在後面跟著了, 寶寶反倒不肯走路了。

皮皮豬每次要抱時我們都會想一起方法來讓他走路, 盡可能多地讓他自己走。 慢慢地倒也有了幾個“對付”他的法子。

第一法:念兒歌。 不是有一首《小木偶》的兒歌嗎?說有手不用有腳不走就會變小木偶。 皮皮豬不走路時我就說:

有只小懶豬啊,

名叫楊紫珺啊,

有腳不走路啊,

變成小木偶啊。

皮皮豬不想變小木偶就會下地走。 不過走不了多久又要抱, 再用可就不靈了, 這時就要用第二法了

第二法:賽跑。

“我們來賽跑, 看看誰是冠軍?”“我是冠軍。 ”皮皮豬飛快地答到, 喊著“預備跑”, 那裡就飛奔出去了。 我們故意在後面很用力地追他。 這樣他自己就可以多少跑一些距離了。

用得最多效果最好的還是下面的第三個方法。

Advertisiment

第三法:“交替法”。 就是抱著走段路再讓他自己走段路。

直接跟他說:“抱一會兒就下來, 自己走好不好?”這樣是不行的, 而要是說:“抱到前面那輛小汽車那兒就下來走路了, 啊?!”當抱到小汽車前, 放下皮皮豬, 再跟他說:“你找到下一輛汽車我們就抱。 ”他就往前走, 找汽車去了。

有趣的是皮皮豬經常會在走過幾輛汽車後才選一輛車讓我們抱, 也許前面走過的他都不喜歡吧。 有時還沒走到下一輛車皮皮豬就要抱, 我們說不行, 說話要算數, 你到前面汽車那兒等著, 一到我們就抱你。 他就跑到汽車跟前去等著我們。

當然不一定是小汽車, 也可以是一顆樹、一根電線杆、一扇大門, 凡是路上有的, 都可以。

Advertisiment
我們回家的路有一段是消防通道, 我們找的參照物是下水道。 這樣皮皮豬認識了下水道。 所以這個法子的好處就是還可以認識一些物體。

好處還有哦, 還可以識數。

“抱到第一棵樹那兒就下來走好不好?”皮皮豬重複著說:“抱到第一棵樹那兒就下來走。 ”到了樹跟前, 邊放下他邊說:“到第一棵樹了。 從這兒數過去到第三棵樹再抱。 ”一邊走一邊教他數一二三。 後來抱起皮皮豬時我們會讓他自己選擇到哪兒下來走, 他會很樂意地選一個他最先看到的東西, 也就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 那樣其實沒抱幾步路他就會下地走了。 好幾次剛抱起來, 問他“到哪兒下來?”他說“在這兒下來。 ”馬上就下來了, 哈, 抱著他一步路都沒走呢。

就這樣在抱抱走走中,

Advertisiment
皮皮豬學到了不少東西呢。 現在, 我們在選參照物時都會儘量加上一些新東西, 比如汽車的品牌, 比如選大樹還是小樹, 樹的名字, 比如路燈的顏色, 還會選擇大門口掛著的牌子、路標、路牌, 讓他看看上面的字。

這樣, 每一次的走走抱抱, 也成了我們的一個親子遊戲, 在每一個選擇中皮皮豬快樂地走著自己的路。

文/ 梁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