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調皮、好動的“搗蛋鬼”, 總是令父母最傷腦筋的事情。 他們必須時刻提高警惕, 隨時準備應對孩子創造出來的“新花樣”。
(兩個小同學手拉著手攔住了磊磊的路, 磊磊急得沖上去, 揮起拳頭, 就向其中一個同學的鼻子打去, 結果同學的鼻子被打出了血。 被打的同學大哭起來。 )
剛一走進辦公室, 我座位上的電話就響了起來。 我拿起電話, 一下子就聽出來, 是好友磊磊媽媽的聲音。
“你說我該怎麼辦呀?”
一聽這話, 我仿佛看到磊磊媽媽佈滿倦容的臉上寫滿了無奈。
磊磊剛上學, 心氣挺高, 可沒多久就忍不住了。
Advertisiment
老師提醒他, 他也能馬上改正, 不過最多只能堅持幾分鐘。 為此, 每天早上媽媽送磊磊上學, 一路上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上課不要搞小動作, 認真聽講。 ”他答應得倒是挺乾脆。 可說歸說, 做歸做。 為此, 磊磊媽媽沒少替兒子挨訓。
英新提示:磊磊的行為目的是吸引老師的注意, 提醒、批評等只會暫時停止行為, 稍候又再發生。
“我們家磊磊簡直就是一個‘搗蛋’專家。 ”
磊磊媽媽的話打斷了我的思路, 我忙追問一句:“怎麼了?”
“他在學校裡打人, 擾亂課堂秩序, 我幾乎天天都能接到老師的投訴電話。
Advertisiment
英新提示:磊磊媽媽應當區分問題的所有權, 磊磊和老師的衝突應由他們自己解決, 媽媽只能從旁輔助, 不能替他們解決。
“嗨, 家家還不是都一樣。 你知道我們家豆豆也經常惹我生氣, 還和我頂嘴。 每當這時, 我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真想打他一頓。 ”
“這不, 昨天老師又給我打電話, 讓我去學校。 其實, 我也和他好好地聊過, 還約定, 要是一星期都表現得很好, 我就給他買小烏龜。 可現在還沒過兩天就又出事了。 嗨——”
一提起小烏龜, 我才想起來, 磊磊一直很喜歡小動物, 前不久曾經養過兩隻小烏龜, 可因為他不會養, 結果全死了。 為此, 他傷心了許久。
“這回到底發生什麼事?”
Advertisiment
“嗨——, 上課的時候, 他不好好聽課, 隨便下座位, 還在教室裡面亂溜達。 為此, 同學們都嘲笑他, 可他就和同學打架。 ”
“我簡直苦惱極了。 我們家的搗蛋鬼剛剛上小學一年級, 我真不知道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呀?”
聽著她幽怨的聲音, 我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她痛苦的樣子。 我真想能為她分擔點兒什麼。
“你先別著急。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都有一個適應期的。 你去學校好好和老師聊聊。 ”
“磊磊上課經常說話、搗亂, 這說明老師講的知識他已經都會了, 所以才沒能吸引他。 這只能說明他特別聰明。 ”
我盡可能地鼓勵著沮喪的磊磊媽媽。
聽著我的話, 磊磊媽媽的眼圈紅了, 眼睛濕潤了。
可我知道, 自己幫不了她。 一種愛莫能助的感受, 深深侵蝕著我同樣痛苦的心。
Advertisiment
下午, 磊磊媽媽來到學校, 讓老師劈頭蓋臉地好一頓批。
聽著老師句句在理的批評, 磊磊媽媽的臉紅一陣, 白一陣, 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就這樣, 她又一次經歷了一個頎長的半個小時。
英新提示:磊磊媽媽又一次將老師與孩子的問題納為己有, 老師也將應該自己解決的問題全部推給家長, 這種方式除了使大家感到挫敗外, 不可能解決問題。
回到家, 一看見磊磊, 她就氣不打一處來。
“我的臉全讓你給丟盡了!”
“從小到大, 從來就沒人這麼訓過我。 可今天, 我卻讓你的老師訓得連頭都不敢抬。 ”
“你說說, 這都是為什麼?”
不等兒子開口, 磊磊媽媽就又接著發洩自己心中的不快。
“你是不是覺得我沒事幹呀?”
“給你當媽怎麼這麼難呀!”
Advertisiment
“我真是受夠了!”
“可是——, 可是——, 是他們先惹我的。 ”
英新提示:磊磊媽媽生氣時責駡兒子, 傳達著“你使我生氣”的資訊, 磊磊自然認為,“他們惹我的”, 所以我生氣並攻擊他們是理所當然的。
磊磊有些著急地開始為自己辯白。
“你就會說別人!怎麼不說說你自己呀!一個巴掌拍不響。 ”
“哇——”磊磊委屈地哭著跑進了自己的房間……
英新提示:孩子受到委屈時, 更需要媽媽的傾聽和理解, 而不是批評、指責。
磊磊媽媽的學習心得: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 父母並非袖手旁觀, 而是幫助孩子尋求解決的辦法。
這個過程分為六個步驟:
1.瞭解和澄清問題
運用反映傾聽的技巧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瞭解和接納的, 從而幫助孩子理清問題的相關事件。
2.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
這是一種不帶任何評價、自由、富有創造性的思考方法。父母運用頭腦風暴法鼓勵孩子找尋各種可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確定所有的方法被找出之前,不得對任何人的方法進行批評。這種思考方法有利於發展出問題解決的技巧。如果父母認為這鐘創造性的構想可行,則進入步驟3。
3.評估所提出的方法
在所有的方法確定出來後,父母引導孩子評估每一個方法的優點和缺點,並對每一個方法進行總結。
4.選擇一個解決辦法
詢問孩子“你認為哪一個方法對你最有效?”,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除非情況相當急迫,否則行動的選擇權應由孩子全權處理,因為行為的當事人必須對其行為的後果負責任。
5.承諾行動
行動方法確定後,父母應鼓勵孩子“你願意在這個星期中進行這個計畫嗎?”無論如何,尋求解決辦法所要求的是對行動的肯定承諾。
6.設定評估時間
在評估時間之前,父母可以與孩子討論計畫實行的情況。如果孩子的計畫沒有成效,父母也不要提供自己的建議,而是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是否繼續進行計畫、改變計畫或選擇其它方案。如果在限定時間內,孩子不與父母討論計畫的實施情況,父母可以晚些時候詢問計畫進展的情形“你願意談談這件事嗎?”
上星期,因為孩子打人,磊磊媽媽又被老師請到了學校。不過,這回好在,她事先做足了功課。通過和兒子的溝通,她事先瞭解了事件的全過程。
原來,磊磊上個星期前三天都表現得特別好,可沒想到,第四天卻出了事。
第一節課間,磊磊想去廁所,卻有兩個同學手拉著手故意擋著路,不讓他去。第二節課間,他就趁那兩個同學不注意,溜出去上了趟廁所。
按理說,事情就過去了,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到了第三節課間,他一看見不讓他上廁所的兩個同學,就想起了先前的事。
怎麼想,怎麼也想不通,而且越想越覺得自己委屈。於是,他就沖上去“砰”的一拳打了過去,還把其中一個同學給打哭了,鼻子也被打出了血。
英新提示:磊磊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採取攻擊行為發洩。
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磊磊媽媽牢記著英新送她的那句話“沒有任何一個人你更瞭解你的孩子”。於是,她決定要和老師進行一次特別誠懇的全面交流。
“磊磊打人不對!回家後,我們一定會批評教育。”
但此時,她並沒有忘記,此次交流的主題,她要讓老師更加全面地瞭解磊磊,要讓老師知道,磊磊在努力改變,他不是不可救藥的。
她和老師談了很多,她將兒子從出生到幼稚園,直至上小學的整個成長歷程概括而有重點地講述了一遍,並把兒子的優點、缺點、個性特徵都和老師交流了一下。
沒想到,老師也承認:“磊磊,的確是在一點點地進步。”
聽到此,聰明的磊磊媽媽連忙乘勝前進,試探性地說:“不知老師,能不能給磊磊一些時間與機會?讓我們共同幫助他。”
看著磊磊媽媽誠懇而真摯的目光,老師深深地點了點頭。
英新提示:與老師深入溝通,並取得一致的意見,對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可怎麼才能幫助兒子克服自己身上的毛病呢?
開車回家的路上,磊磊媽媽忽然記起,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她剛一進家門,兒子就很傷心地說:“媽媽,媽媽,小烏龜死了。”說著,眼淚就開始在眼眶中打起了轉轉。那樣子可憐極了。
後來,他曾經幾次跟媽媽商量。最後,他們約定,如果一周表現良好,媽媽就送給他兩隻小烏龜。
看來,這周他的願望是不能實現了。一想到這兒,磊磊媽媽就仿佛看見了兒子那張滿含淚水的臉。其實,做媽媽的哪個願意如此呀!
突然,她記起英新老師講的一件事。
有一個8歲的小女孩,回到家後經常大聲尖叫,父母稍微說她兩句,他就和父母頂嘴,還又哭又鬧。鄰居都被她攪和不得安寧。
她的媽媽痛苦極了,因為和她講道理,她不聽;訓斥,她就頂嘴。
後來,她的媽媽從英新老師那裡學會了一招——忽視。當小女孩再尖叫的時候,家裡沒有一個人理她,任何人都像沒聽見一樣。小女孩覺得特別的奇怪。可當她不尖叫的時候,爸爸、媽媽卻主動地去關心她,和她一起做遊戲。這樣過了幾天,那個孩子竟然改掉了尖叫的毛病。
這時,英新的話又一次在腦海中閃現:“當我們的孩子想要用不良的行為獲得注意時,最行之有效的辦法不是訓斥他,而是忽視他,不給他一定的關注。”
於是,一個注意已經在她腦海中形成,對,給他買小烏龜。
在從學校回家的路上,她特意繞道去買了兩隻小烏龜。知道兒子很喜歡漂亮盒子,所以還特意用一個精美的盒子裝了起來。
回到家後,磊磊膽怯地望著她。
“媽媽,你回來了。”
看著兒子怯生生的樣子,磊磊媽媽能想像得出,他害怕遭到媽媽嚴厲的批評,已經提心吊膽了許久。
英新提示:以出乎孩子預期的行為贏得孩子的合作。
一想到這些,磊磊媽媽就沒提下午的事,特意將盒子往兒子的桌子上一放,答應了一聲,就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進屋換衣服去了。
不出她所料,那個漂亮的盒子立刻引起了磊磊的注意。沒過兩分鐘,就聽他扯開嗓子,驚訝地問:“媽媽,這是什麼呀?”
“這是媽媽送給你的,你打開看一看吧。”磊磊媽媽不動聲色地回答。
馬上,外面就響起了希哩嘩啦的聲響,緊接著就聽見磊磊驚訝的歡呼聲:“是小烏龜!媽媽,是你給我買的小烏龜嗎?”
還沒等媽媽回答,磊磊已經抱著盒子,高興得又蹦又跳,還大聲地嚷著:“姥姥,姥姥,快來看呀!媽媽送我的小烏龜。”
沒過多一會兒,磊磊像想起來什麼似的,停止了跳躍,笑容也一下子從小臉上消失了。
“媽媽,我上星期表現得不好,你為什麼還給我買小烏龜呢?”磊磊充滿疑惑地問。
磊磊媽媽這時隻字未提兒子打人的事,反而笑著對兒子說:“媽媽知道你在上個星期前三天都表現得特別好,所以媽媽給你買了小烏龜。”
聽了媽媽的話,磊磊捧著小烏龜,低著頭,戴著幾分歉意地走到媽媽跟前。
“媽媽,其實我上個星期表現得不好,不僅打同學,我還沖老師發脾氣了。”
見媽媽依然沒有發脾氣,磊磊就一股腦地倒出了心聲。
“我也不想違反紀律,跟同學打架,和老師頂嘴,發脾氣,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媽媽,你說這可怎麼辦呀?”
看著兒子可憐巴巴的樣子,磊磊媽媽有意將語速放慢,用手撫摸著兒子的頭,輕聲地說:“媽媽教你一個辦法,下次再想發脾氣的時候,你就對老師說:‘讓我出去冷靜,冷靜。’出了教室,你就自己數數,從1數到10。我保證,你就不會生氣了。”
第二天,磊磊像一隻快樂的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對媽媽說:“媽媽,媽媽,你的方法真是神了。我今天又想沖老師發脾氣,我就出去數數了。我剛數到三,就沒事了。”
英新提示:問題解決策略有助於孩子學習解決問題、承擔責任的態度。
其實,這些磊磊媽媽早已從老師那裡知道了。
中午,老師給磊磊媽媽打電話,說磊磊上課不隨便下位子了。為了控制自己,他經常在課堂上自言自語:“我想喝水。我不想喝水!我想走走。我不能走!”
聽了老師的話,磊磊媽媽真的特別感激老師,感激老師能夠理解孩子的行為目的。要是別的老師聽到有人在課堂上這麼說,一定會認為,學生是在成心搗亂。
英新提示:媽媽對磊磊的衝動不再是簡單、粗暴地批評,而是,採取解決問題的態度幫助孩子,孩子更是以自我控制來回報媽媽。
“媽媽,”磊磊見媽媽沒有說話,就有些不耐煩地搖晃著媽媽的手臂說:“媽媽,我覺得我和同學們不太一樣,他們上課坐得住,我卻坐不住。”
這時,磊磊媽媽拿出一張紙,對兒子說:“你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媽媽為你的進步而驕傲。我想,你也一定會為此而自豪吧?”
聽了媽媽的話,磊磊也很受鼓舞,深深地點了點頭。
英新提示:磊磊在老師和媽媽的鼓勵下,自我認識和自我控制都提高了。
“那你說,人能一口吃成胖子嗎?”
磊磊把頭搖成了撥浪鼓。
磊磊媽媽接著說:“問題不是一天才有的,那麼,解決問題也不可能只用一天。這樣吧,我們兩個商量一下,做一個比賽,看看誰的進步快?”
一聽說要比賽,磊磊的眼睛為之一亮,十分興奮地說:“怎麼賽呀?”
磊磊媽媽將那張紙一折兩半,說:“這邊,是你給媽媽指出的三個缺點;那邊,是媽媽希望你解決的三個問題。我們寫出來,看看誰的進步快?”
(磊磊媽媽和磊磊一起趴在桌子上一起製作比賽表格:一邊是媽媽的三個缺點;另一邊,是磊磊要解決的三個問題。)
孩子可以給媽媽指出缺點,這對磊磊來說,還是頭一次。於是,他想了想,很認真地要求媽媽在紙上寫下了“說話不算數、愛嘮叨、發脾氣”三個缺點。
寫完以後,他們還約定,誰有進步,就給誰畫朵小紅花。半個月後,看誰得到的多。到時候,再制定下一次的比賽內容。
看著兒子興奮的樣子,磊磊媽媽的眼眶就都濕潤了。心想,大概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能體會到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帶給家長的都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喜悅,同時,也帶給我們無限的溫暖。
英新點評:
“搗蛋”專家都是非常有創造力的,面對他們層出不窮的花樣,父母和老師首先要認清孩子的行為目的,對吸引注意的孩子,父母和老師正確的做法是忽視他,在他期望得到注意的時候,不讓他“獲得”注意;而當他表現良好,即使是微小的努力,甚至需要我們用放大鏡才能觀察到的進步,要“給與”注意,及時鼓勵,切忌將標準定得過高,孩子難以達到而放棄努力。
磊磊媽媽及時調整標準,肯定孩子的努力並鼓勵他,使孩子更有改善行為的動力。
另外,媽媽通過積極傾聽,澄清孩子打架的原因,用問題解決策略幫助孩子尋找有效的方法,孩子樂於實踐並取得進步。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使用問題解決策略時,應該靈活運用,不需要刻板地尊照以上的6步驟。
2.頭腦風暴法(Brainstorming)
這是一種不帶任何評價、自由、富有創造性的思考方法。父母運用頭腦風暴法鼓勵孩子找尋各種可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確定所有的方法被找出之前,不得對任何人的方法進行批評。這種思考方法有利於發展出問題解決的技巧。如果父母認為這鐘創造性的構想可行,則進入步驟3。
3.評估所提出的方法
在所有的方法確定出來後,父母引導孩子評估每一個方法的優點和缺點,並對每一個方法進行總結。
4.選擇一個解決辦法
詢問孩子“你認為哪一個方法對你最有效?”,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除非情況相當急迫,否則行動的選擇權應由孩子全權處理,因為行為的當事人必須對其行為的後果負責任。
5.承諾行動
行動方法確定後,父母應鼓勵孩子“你願意在這個星期中進行這個計畫嗎?”無論如何,尋求解決辦法所要求的是對行動的肯定承諾。
6.設定評估時間
在評估時間之前,父母可以與孩子討論計畫實行的情況。如果孩子的計畫沒有成效,父母也不要提供自己的建議,而是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是否繼續進行計畫、改變計畫或選擇其它方案。如果在限定時間內,孩子不與父母討論計畫的實施情況,父母可以晚些時候詢問計畫進展的情形“你願意談談這件事嗎?”
上星期,因為孩子打人,磊磊媽媽又被老師請到了學校。不過,這回好在,她事先做足了功課。通過和兒子的溝通,她事先瞭解了事件的全過程。
原來,磊磊上個星期前三天都表現得特別好,可沒想到,第四天卻出了事。
第一節課間,磊磊想去廁所,卻有兩個同學手拉著手故意擋著路,不讓他去。第二節課間,他就趁那兩個同學不注意,溜出去上了趟廁所。
按理說,事情就過去了,可萬萬沒想到的是,到了第三節課間,他一看見不讓他上廁所的兩個同學,就想起了先前的事。
怎麼想,怎麼也想不通,而且越想越覺得自己委屈。於是,他就沖上去“砰”的一拳打了過去,還把其中一個同學給打哭了,鼻子也被打出了血。
英新提示:磊磊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採取攻擊行為發洩。
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後果,磊磊媽媽牢記著英新送她的那句話“沒有任何一個人你更瞭解你的孩子”。於是,她決定要和老師進行一次特別誠懇的全面交流。
“磊磊打人不對!回家後,我們一定會批評教育。”
但此時,她並沒有忘記,此次交流的主題,她要讓老師更加全面地瞭解磊磊,要讓老師知道,磊磊在努力改變,他不是不可救藥的。
她和老師談了很多,她將兒子從出生到幼稚園,直至上小學的整個成長歷程概括而有重點地講述了一遍,並把兒子的優點、缺點、個性特徵都和老師交流了一下。
沒想到,老師也承認:“磊磊,的確是在一點點地進步。”
聽到此,聰明的磊磊媽媽連忙乘勝前進,試探性地說:“不知老師,能不能給磊磊一些時間與機會?讓我們共同幫助他。”
看著磊磊媽媽誠懇而真摯的目光,老師深深地點了點頭。
英新提示:與老師深入溝通,並取得一致的意見,對教育孩子事半功倍。
可怎麼才能幫助兒子克服自己身上的毛病呢?
開車回家的路上,磊磊媽媽忽然記起,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她剛一進家門,兒子就很傷心地說:“媽媽,媽媽,小烏龜死了。”說著,眼淚就開始在眼眶中打起了轉轉。那樣子可憐極了。
後來,他曾經幾次跟媽媽商量。最後,他們約定,如果一周表現良好,媽媽就送給他兩隻小烏龜。
看來,這周他的願望是不能實現了。一想到這兒,磊磊媽媽就仿佛看見了兒子那張滿含淚水的臉。其實,做媽媽的哪個願意如此呀!
突然,她記起英新老師講的一件事。
有一個8歲的小女孩,回到家後經常大聲尖叫,父母稍微說她兩句,他就和父母頂嘴,還又哭又鬧。鄰居都被她攪和不得安寧。
她的媽媽痛苦極了,因為和她講道理,她不聽;訓斥,她就頂嘴。
後來,她的媽媽從英新老師那裡學會了一招——忽視。當小女孩再尖叫的時候,家裡沒有一個人理她,任何人都像沒聽見一樣。小女孩覺得特別的奇怪。可當她不尖叫的時候,爸爸、媽媽卻主動地去關心她,和她一起做遊戲。這樣過了幾天,那個孩子竟然改掉了尖叫的毛病。
這時,英新的話又一次在腦海中閃現:“當我們的孩子想要用不良的行為獲得注意時,最行之有效的辦法不是訓斥他,而是忽視他,不給他一定的關注。”
於是,一個注意已經在她腦海中形成,對,給他買小烏龜。
在從學校回家的路上,她特意繞道去買了兩隻小烏龜。知道兒子很喜歡漂亮盒子,所以還特意用一個精美的盒子裝了起來。
回到家後,磊磊膽怯地望著她。
“媽媽,你回來了。”
看著兒子怯生生的樣子,磊磊媽媽能想像得出,他害怕遭到媽媽嚴厲的批評,已經提心吊膽了許久。
英新提示:以出乎孩子預期的行為贏得孩子的合作。
一想到這些,磊磊媽媽就沒提下午的事,特意將盒子往兒子的桌子上一放,答應了一聲,就像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一樣,進屋換衣服去了。
不出她所料,那個漂亮的盒子立刻引起了磊磊的注意。沒過兩分鐘,就聽他扯開嗓子,驚訝地問:“媽媽,這是什麼呀?”
“這是媽媽送給你的,你打開看一看吧。”磊磊媽媽不動聲色地回答。
馬上,外面就響起了希哩嘩啦的聲響,緊接著就聽見磊磊驚訝的歡呼聲:“是小烏龜!媽媽,是你給我買的小烏龜嗎?”
還沒等媽媽回答,磊磊已經抱著盒子,高興得又蹦又跳,還大聲地嚷著:“姥姥,姥姥,快來看呀!媽媽送我的小烏龜。”
沒過多一會兒,磊磊像想起來什麼似的,停止了跳躍,笑容也一下子從小臉上消失了。
“媽媽,我上星期表現得不好,你為什麼還給我買小烏龜呢?”磊磊充滿疑惑地問。
磊磊媽媽這時隻字未提兒子打人的事,反而笑著對兒子說:“媽媽知道你在上個星期前三天都表現得特別好,所以媽媽給你買了小烏龜。”
聽了媽媽的話,磊磊捧著小烏龜,低著頭,戴著幾分歉意地走到媽媽跟前。
“媽媽,其實我上個星期表現得不好,不僅打同學,我還沖老師發脾氣了。”
見媽媽依然沒有發脾氣,磊磊就一股腦地倒出了心聲。
“我也不想違反紀律,跟同學打架,和老師頂嘴,發脾氣,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媽媽,你說這可怎麼辦呀?”
看著兒子可憐巴巴的樣子,磊磊媽媽有意將語速放慢,用手撫摸著兒子的頭,輕聲地說:“媽媽教你一個辦法,下次再想發脾氣的時候,你就對老師說:‘讓我出去冷靜,冷靜。’出了教室,你就自己數數,從1數到10。我保證,你就不會生氣了。”
第二天,磊磊像一隻快樂的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對媽媽說:“媽媽,媽媽,你的方法真是神了。我今天又想沖老師發脾氣,我就出去數數了。我剛數到三,就沒事了。”
英新提示:問題解決策略有助於孩子學習解決問題、承擔責任的態度。
其實,這些磊磊媽媽早已從老師那裡知道了。
中午,老師給磊磊媽媽打電話,說磊磊上課不隨便下位子了。為了控制自己,他經常在課堂上自言自語:“我想喝水。我不想喝水!我想走走。我不能走!”
聽了老師的話,磊磊媽媽真的特別感激老師,感激老師能夠理解孩子的行為目的。要是別的老師聽到有人在課堂上這麼說,一定會認為,學生是在成心搗亂。
英新提示:媽媽對磊磊的衝動不再是簡單、粗暴地批評,而是,採取解決問題的態度幫助孩子,孩子更是以自我控制來回報媽媽。
“媽媽,”磊磊見媽媽沒有說話,就有些不耐煩地搖晃著媽媽的手臂說:“媽媽,我覺得我和同學們不太一樣,他們上課坐得住,我卻坐不住。”
這時,磊磊媽媽拿出一張紙,對兒子說:“你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媽媽為你的進步而驕傲。我想,你也一定會為此而自豪吧?”
聽了媽媽的話,磊磊也很受鼓舞,深深地點了點頭。
英新提示:磊磊在老師和媽媽的鼓勵下,自我認識和自我控制都提高了。
“那你說,人能一口吃成胖子嗎?”
磊磊把頭搖成了撥浪鼓。
磊磊媽媽接著說:“問題不是一天才有的,那麼,解決問題也不可能只用一天。這樣吧,我們兩個商量一下,做一個比賽,看看誰的進步快?”
一聽說要比賽,磊磊的眼睛為之一亮,十分興奮地說:“怎麼賽呀?”
磊磊媽媽將那張紙一折兩半,說:“這邊,是你給媽媽指出的三個缺點;那邊,是媽媽希望你解決的三個問題。我們寫出來,看看誰的進步快?”
(磊磊媽媽和磊磊一起趴在桌子上一起製作比賽表格:一邊是媽媽的三個缺點;另一邊,是磊磊要解決的三個問題。)
孩子可以給媽媽指出缺點,這對磊磊來說,還是頭一次。於是,他想了想,很認真地要求媽媽在紙上寫下了“說話不算數、愛嘮叨、發脾氣”三個缺點。
寫完以後,他們還約定,誰有進步,就給誰畫朵小紅花。半個月後,看誰得到的多。到時候,再制定下一次的比賽內容。
看著兒子興奮的樣子,磊磊媽媽的眼眶就都濕潤了。心想,大概只有做了父母的人,才能體會到孩子的每一點進步,帶給家長的都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喜悅,同時,也帶給我們無限的溫暖。
英新點評:
“搗蛋”專家都是非常有創造力的,面對他們層出不窮的花樣,父母和老師首先要認清孩子的行為目的,對吸引注意的孩子,父母和老師正確的做法是忽視他,在他期望得到注意的時候,不讓他“獲得”注意;而當他表現良好,即使是微小的努力,甚至需要我們用放大鏡才能觀察到的進步,要“給與”注意,及時鼓勵,切忌將標準定得過高,孩子難以達到而放棄努力。
磊磊媽媽及時調整標準,肯定孩子的努力並鼓勵他,使孩子更有改善行為的動力。
另外,媽媽通過積極傾聽,澄清孩子打架的原因,用問題解決策略幫助孩子尋找有效的方法,孩子樂於實踐並取得進步。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使用問題解決策略時,應該靈活運用,不需要刻板地尊照以上的6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