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快行動 讓寶寶越爬越聰明

有時會看到有的孩子已經2、3歲了, 走路不穩, 時常磕磕碰碰, 總是摔倒, 究其原因, 這些孩子中大多數是由於大人的過度保護, 沒有經歷過學爬的階段就會站立, 會走了。 這些孩子掌握平衡、動作的協調性均較差, 再加上腰腿部肌肉力量弱, 因此常常摔跤, 而且摔倒的姿勢也比較笨拙。 有些人擔心孩子會爬了不容易看管, 便早早地把孩子放進學步車裡, 認為這樣安全, 從而剝削了孩子爬的權利。

一、什麼時候爬?

大多是在7、8個月的時候, 寶寶們經歷了抬頭、翻身、坐之後, 就要開始爬行了, 爬行之前有很多準備工作是需要做的,

Advertisiment
例如, 多給寶寶做一些被動操, 增強寶寶的手臂力量和腿部力量, 多做運動還可以鍛煉寶寶的身體協調性, 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了, 那就讓寶寶開始爬吧!

二、怎樣鍛煉寶寶爬行?

當寶寶出現倒著爬、轉圈爬的時候, 家長們就要知道, 我的寶寶要開始爬行了, 平時在家要有意的進行爬行的訓練:讓寶寶趴著, 他的頭會自然仰起, 用手把身體撐起來。 在寶寶前面合適的位置放一個他喜歡的玩具, 逗引他去抓。 寶寶剛開始可能會很著急, 身體就是動不了, 這時你可以輕輕交替彎曲寶寶的腿, 放在肚子下面, 然後用手掌抵住寶寶的腳掌, 幫助寶寶體會往前爬的動作。

三、為什麼爬行對寶寶發展很重要?

有些父母以為爬行是孩子自然而然的事情,

Advertisiment
不注意創造條件讓孩子早點學爬或讓孩子多爬, 這是因為他們不瞭解爬行對孩子身心發育的好處。

那麼, 讓孩子多爬有哪些好處呢?研究資料顯示:會爬、早爬與多爬的寶寶動作舉止比較靈敏, 協調能力好, 懂事快, 求知欲更強。 這是因為, 首先, 爬行時嬰兒必須頭、頸抬起來, 胸腹離地, 用四肢支撐身體的重量, 這就使手、腳、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鍛煉而逐步發達起來, 為以後站立和行走打下基礎;另外, 寶寶學會爬行以後, 擴大了視野和接觸範圍, 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感官刺激大腦, 促進各方面的協調, 對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的開發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爬行, 還能提高嬰兒的新陳代謝水準,

Advertisiment
有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

除此之外, 在爬行期沒有大量爬行的孩子, 將會延伸到幼兒、學齡前及學齡期, 往往造成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感覺統和失調等。

總之, 爬是孩子在坐與走兩大動作發育進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中間環節, 有些父母有意無意繞過了這一環節, 迫不及待地催熟孩子直接由坐進入行走, 實際上是大錯特錯, 將使孩子的智力發育蒙受重大損失。

爬行, 對嬰兒來說可謂是一項劇烈的運動, 能量消耗較大, 這種活動與坐著相比能量消耗要多1倍, 比躺著要多2倍。 由於身體能量消耗增多, 寶寶就吃得多, 睡得香, 身體也長得快和結實。

四、爬行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爬行不能在軟床上練習, 最好在硬板床、潔淨的地毯或地墊上進行。

Advertisiment
如果活動室較小, 也應儘量創造條件給寶寶留一小塊爬行的空間。

儘量讓寶寶通過爬行自然過渡。 如從臥位到爬行, 從爬行到能自己坐起、蹲起, 再從蹲起到站起, 並掌握站立的平衡。 這樣, 寶寶會很輕鬆地學會走路。

寶寶爬行時應在大人看護下練習, 避免發生意外傷害。 但因為擔心出事而限制孩子爬的作法實際是限制了寶寶的探索活動, 減少了鍛煉機會, 對智力發展有害無利。

寶寶爬行時, 應穿著寬鬆、舒適的衣服褲子, 太厚、太緊的衣服都會影響寶寶爬的動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