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怎樣給孩子零用錢

給孩子多少零用錢合適, 多大還是給孩子零用錢?一直是父母頭疼的話題。

學齡後適度給零用錢

等到孩子真正瞭解貨幣的運用於價值之後, 家長就可以開始給他們少量的零用錢了, 不過建議父母在給孩子零用錢之前不妨考慮下列原則:

1.先討論

最好先與他們討論, 看看在學校一天需要花到什麼錢, 用途在哪裡, 大概各多少, 面的孩子以為這些錢是買零食用的, 要買筆、買橡皮擦就會另外要, 這時家長會很奇怪孩子為什麼整天要錢, 明明已經給了。 如果事前溝通清楚, 孩子就會瞭解零用錢的作用,

Advertisiment
家長也會瞭解孩子到的什麼時候需要用錢了。

2.列預算表

等孩子再大一些, 中高年級的孩子, 可以請他們自己列預算, 一個星期內需要花什麼錢, 再有父母審核, 覺得不必要的可以刪除, 覺得需要買書的預算可以加進去。 等到真正實踐時, 請孩子把每一筆用錢記錄先來, 這樣家長就可以知道零用錢的去向, 並酌情調整, 孩子也會叫懂得珍惜手上現有的金錢, 不隨便花費。

3.不要有目的性的給錢

做家事或考試考得好就給零用錢, 這會讓孩子的思想邏輯都圍著金錢打轉, 覺得沒有錢就不幫忙做家事, 沒有錢就不用考得好, 卻忘記家也是自己的, 忘記讀書本身帶給他的樂趣與成就感, 也會使他們養成讀好書考高分是為了要賺錢的觀念,

Advertisiment
這些對於孩子往後成長的路影響會非常大。

4.額度適當

當然, 零用錢的額度是適當就好, 太多會造成孩子習慣用金錢交朋友或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太少會讓孩子沒有支配感。 孩子在學校會比較是在所難免的, 當他跑回來告訴你:“媽媽, 別人一個月都有20元, 為什麼我只有10元。 ”你可以跟他說:“是我們一起討論說只需要10元的呀。 ”你去觀察一下, 他的錢都用在什麼地方, 有很多是不必要的。 鼓勵孩子真的不夠錢的時候可以適時表達, 只要是合理, 家長都願意接受, 但如果只是抱著“別人有, 我也一定要有”的心態, 這是家長就得斟酌了。

忍耐一下錢更好用 在《別急著吃棉花糖》一書中提到, 斯坦福大學在20年前做了一個實驗,

Advertisiment
找到了一群小朋友, 給每人一支棉花糖, 並且對他們說, 如果15分鐘後都沒有吃掉的人還可以再得一支, 當然有些孩子會忍不住吃掉, 有些孩子則克制住自己等另一支的出現。 經過20年後的追蹤, 忍耐的小朋友後來無論在學業、工作上的成就都比先吃的高, 這代表著懂得儲蓄、累積財富的人, 以後會得到的更多。

家長可通過以上的小故事, 告訴孩子儲蓄的重要性, 甚至告訴孩子, 如果一個月給20元, 他沒有全部花掉, 等存到40元時可多得10元, 這就是儲蓄及利息的概念。 而孩子一旦有了正確分配金錢的概念, 且懂得儲蓄以達到自己的期望與夢想, 長大後比較不容易變成金錢的奴隸。 否則, 在小時候養成胡亂花錢的習慣,

Advertisiment
一旦出社會後發現薪水沒有預期的多, 就會感到空虛且借支一大堆, 到時父母後悔都來不及了。

另外, 逢年過節孩子都會得到壓歲錢, 壓歲錢還是幫孩子開個戶頭存起來比較好, 否則孩子會覺得被父母拿走了。 要讓孩子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存摺簿上, 且看到金額的變化, 才有實際的感覺。 如果他們要買比較大型的東西, 例如電腦, 就可以由這裡支出購買;或者是作為長大後的大學教育基金。 但一定要清楚的讓孩子知道金錢的用途, 他們才能從中得到成就感。 切記不要讓孩子自由運用, 也不要自己收起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