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思維不僅決定著自己的心態與命運, 還會影響孩子的前途。 在原生家庭(指個體出生與成長的家庭)中, 孩子所繼承的最重要的財富就是思維方式:家人的思維方式會通過心理暗示“遺傳”給孩子。 父母不同的思維方式對孩子的影響也大不相同。
積極父母vs消極父母
對家庭, 有人抱著“湊合過”的心態, 有人則想著“好好經營我的家”;對孩子, 有人覺得“學習不好將來沒出息”, 有人卻說“一切都會好起來”。 前者是消極的思維方式, 後者是積極樂觀的信念, 兩者傳達給孩子的信念和行為方式截然不同。
Advertisiment
自信父母vs自卑父母
家長常會擔心, 自己經濟條件不好、社會地位不高會讓孩子沒有自信。 其實, 孩子觀察世界的眼光和價值觀與成人不同, 他們並不在乎自己家窮不窮、有沒有地位。 相反, 父母心虛、不自信、覺得丟臉, 才真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 所以不論如何, 家長首先要挺起腰杆。 其次, 讓孩子從小就懂得, 父母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實現自己的願望,
Advertisiment
敢於擔當vs推卸責任
對待家庭糾紛, 有些父母總會下意識地推卸責任, 有人則會從自身找原因;對待調皮的孩子, 有人覺得“沒救了”, 有人卻說“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 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這兩種思維方式對孩子為人處世影響很大。 3~6歲被稱為“潮濕的水泥”期, 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階段。 其中, 5歲左右的孩子屬於半被動、半理解的責任階段, 開始明白“擔當自己的責任”, 但沒有真正地理解什麼是責任以及責任的寓意等。 假如這個時期家長教育不當, 孩子長大後就可能喜歡推卸責任,